[发明专利]基于测静磁力的薄板类铁磁材料中微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73904.1 申请日: 2013-10-11
公开(公告)号: CN103499636A 公开(公告)日: 2014-01-08
发明(设计)人: 王晓东;任忠鸣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82 分类号: G01N27/82
代理公司: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罗文群
地址: 100049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磁力 薄板 类铁磁 材料 缺陷 无损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测静磁力的薄板类铁磁材料中微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是产品质量控制中和很多材料使役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由于其不破坏产品使用特性的特点,可直接对其缺陷特性进行检测和评价。因此,无损检测成为保证产品完整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其中薄板类金属导磁材料存在广泛的用途,例如作为电子元器件基础材料的硅钢片。现代的电子工业要求涡电流越来越小,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热越少越好,因此硅钢片的厚度越来越薄,如冶金工业生产的0.8毫米厚的硅钢板。如果这类薄板金属制品由于冶金中冶炼过程或铸造工艺中混入了如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第二相杂质缺陷,且在工艺中也极易产生裂纹和空穴,这将对薄板产品产生极大损害,在使役过程中甚至有时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对产品内的缺陷进行严格的检测并加以控制。

目前传统的几大类无损检测方法中针对铁磁性薄板件或制品的无损检测,都存在不同方面的检测困难和局限,简述如下。

超声检测,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的一些特性,如声波在通过材料时能量会有所损失,在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据此原理可实现超声检测。常用的超声波频率在兆赫兹数量级上,进一步提高工作频率技术上将很困难,成本也很高,由于超声波的频率所限,一般缺陷小于50微米,采用超声探测就将变得很困难;

射线检测,当强度均匀的射线束透照射物体时,如果物体局部区域存在缺陷或结构存在差异,它将改变物体对射线的衰减,使得不同部位透射射线强度不同,通过检测透射射线的强度,就可判断物体内部的缺陷和分布。其中红外热像检测发展较快,它是利用红外热像仪等设备监测被测物体表面的温度变化,利用缺陷或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到被测物体的热扩散过程来检测的。红外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无污染、快速全场、直观的特点,但红外热像仪设备复杂且较昂贵。

涡流检测,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激励线圈产生感应电磁场,渗透到被测导体表面或内部,由于缺陷(通常是非导电的)的存在,改变了感应电流的分布或频域特性,然后通过检测线圈检测这些变化。该法具有检测效率高、非接触、对表面质量要求低等特点。并且通过多组线圈的设计可以检测非平面待测面。但由于激励线圈和检测线圈很难做得很小,故在检测微小尺寸的缺陷时受到极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测静磁力的薄板类铁磁材料中微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利用永磁体和铁磁性材料之间的静磁力由于缺陷引起的变化,探测薄板类金属材料内部的各种缺陷。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测静磁力的薄板类铁磁材料中微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永磁体置于待测薄板的表面,永磁体的磁化方向垂直于薄板表面;

(2)利用与待测薄板相同材料的标定薄板进行标定,标定方法为:使用力传感器测定作用于永磁体上静磁力F0的反作用力F0′;

(3)对待测薄板内部缺陷进行测定,测定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3-1)使用力传感器测定永磁体受到的反作用力F1′;

(3-2)将上述反作用力F1′和F0′进行比较,若F1′和F0′相同,则确定待测薄板上不存在表面缺陷或内部缺陷,若F1′和F0′不相同,则确定待测薄板上存在表面缺陷或内部缺陷。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测静磁力的薄板类铁磁材料中微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其优点是:

1、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测静磁力的薄板类铁磁材料中微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测量过程简单,只需测量静磁力或其转换形式的相应变化,即可检测到材料表面或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并确定缺陷位置。

2、本发明的无损检测方法,测量过程简单,测量设备只涉及永磁体和测力传感器,因此与已有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相比,检测成本相对较低。

3、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采用永磁体获得的静磁场稳定,与线圈型磁场相比,磁场强度足够强,因此检测信号强,检测结果可靠。

4、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使用微小力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高,可探测到铁磁性薄板中微米级的微缺陷。

5、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检测速度高,可对薄板材料进行在线、快速、实时的检测。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39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