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酸皂氧化蜡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4317.4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8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林树坤;汪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73/38 | 分类号: | C10G73/3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酸皂 氧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氧气氧化熔融的石蜡、微晶蜡混合物以制备高酸皂氧化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蜡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学、皮革、纺织等领域,我国是石蜡的生产大国,但是我国的石蜡产品主要用于初级的传统型企业。未加工的石蜡粘度低,柔韧性差,难以乳化。微晶蜡是从减压蒸馏釜里的渣油中分离出来的烃蜡,其光泽好、熔点高。在石蜡中添加一定量的微晶蜡,可以改进石蜡的性能。
使用空气或氧气对熔融蜡进行氧化,可以在烃中引入极性官能团。由于氧化蜡内部链的结构与表面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其溶解、乳化、润滑等性能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因此,氧化蜡具有良好的乳化性、润滑性、颜料分散性,从而扩大其使用范围。
中国专利CN1206719A报导了由空气氧化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蜡的方法,其制备的氧化蜡的酸值和皂化值分别为18mgKOH/g、40mgKOH/g;CN101082000A专利中描述了聚乙烯蜡聚丙烯蜡及石油蜡共氧化的方法,其制备的氧化蜡的酸值和皂化值可达到29.6mgKOH/g、56.8mgKOH/g;CN101289540A、CN101724107A报导了聚乙烯蜡或聚乙烯蜡乳液的氧化方法,而关于石蜡、微晶蜡的氧化报导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酸皂氧化蜡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反应时间短、反应温度低,且制备的氧化蜡产品色泽浅、气味轻、皂化值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酸皂氧化蜡的制备方法是将石蜡和微晶蜡加热使其完全熔融,分别加入催化剂和助剂,并通入流速恒定的氧气进行反应。
所述的石蜡和微晶蜡分别为58#石蜡和80#微晶蜡。
以石蜡和微晶蜡为基础原料,石蜡和微晶蜡的质量比为8:2。
所述的氧气为纯净、干燥的氧气。
加热方式为二甲基硅油油浴加热。
所述的催化剂为醋酸锰或硫酸锰,优选硫酸锰;助剂为硬脂酸;催化剂的质量为石蜡和微晶蜡总质量的0.52%,助剂的质量为石蜡和微晶蜡总质量的12%。
反应温度为130~180℃,优选150℃。
反应时间为1~7h,优选5h。
氧气流速为50~110mL/min,优选80mL/min。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反应时间短、反应温度低,且制备的氧化蜡产品色泽浅、气味轻、皂化值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高酸皂氧化蜡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是称取一定质量比的石蜡和微晶蜡,加入至三颈烧瓶中,采用油浴加热使其完全熔融,分批加入催化剂、助剂,并通入流速恒定的干燥氧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样品,成型,测定其性能。
下面列举5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称取一定质量比的石蜡和微晶蜡,采用油浴加热三颈烧瓶,使其完全熔融,140℃下,以醋酸锰为催化剂、硬脂酸为助剂,控制氧气流速为80mL/min,氧化4h,反应结束后,取出样品,成型,测定其性能,结果见表1。
表1 醋酸锰催化氧化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当以醋酸锰为催化剂、硬脂酸为助剂时,得到的氧化蜡产品酸值、皂化值较低,颜色较深。
实施例2
以硫酸锰为催化剂,硬脂酸为助剂,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2。
表2 硫酸锰催化氧化结果
比较表1和表2,在相同条件下,当以硫酸锰为催化剂、硬脂酸为助剂时,得到的氧化蜡产品酸值、皂化值较高,颜色较浅。
实施例3
称取一定质量比的石蜡和微晶蜡,加入至三颈烧瓶中,采用油浴加热使其完全熔融,在一定温度下,以硫酸锰为催化剂、硬脂酸为助剂,控制氧气流速为80mL/min,氧化4h,反应结束后,取出样品,成型,测定其性能,结果见表3。
表3 反应温度对氧化蜡性质的影响
实施例4
称取一定质量比的石蜡和微晶蜡,加入至三颈烧瓶中,采用油浴加热使其完全熔融,在150℃下,以硫酸锰为催化剂、硬脂酸为助剂,控制氧气流速为80mL/min,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样品,成型,测定其性能,结果见表4。
表4 反应时间对氧化蜡性质的影响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43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