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筒高压减振柱式减震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1506.4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里;范海峰;张良成;陈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之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409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减振柱式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器,尤其涉及一种单筒高压减振柱式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震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单筒高压减振柱式减震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单筒高压减振柱式减震器,包括底盖、外筒体、连杆、盖帽、导向油封座、油封、内缓冲快、O型密封圈、弹簧座、工作缸、浮动活塞、上连接头和二阶段阀门,所述工作缸的一端套装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弹簧座安装于所述工作缸和所述外筒体的连接处,所述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底盖后与连接螺母连接,所述盖帽、所述导向油封座、所述油封、所述内缓冲快和所述二阶段阀门依次套装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所述导向油封座的外壁上安装有O型密封圈,所述工作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接头连接,所述浮动活塞设置于所述工作缸与所述上连接头的连接处。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外筒体、所述工作缸和所述连接头均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工作缸内设置有减震器油和高压氮气。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工作缸通过浮动活塞分为减震器油缸和高压氮气气缸。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外筒体的内壁直径略小于所述工作缸的外壁直径大小。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二阶段阀门包括连杆、限位片、第一阀片、弹簧片、二阶段阀门片、第一活塞、调整垫片、第二阀片、阀体、锁紧垫片和锁紧螺母,所述限位片、所述第一阀片、所述弹簧片、所述二阶段阀门片、所述第一活塞、所述调整垫片、所述第二阀片、所述阀体、所述锁紧垫片和所述锁紧螺母依次套装于所述连杆上,所述限位片和所述第一阀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二阀片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一活塞的外壁上套装有活塞环,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连杆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采用了极低速阀门的二阶段阀门,在阻尼力特性上形成了包含有副吹卸点和主吹卸点,副吹卸点既能保证在极低速下形成阻尼力,又不至于在主吹卸点由于速度的变化发生阻尼力的突变,避免了阻尼力突变导致的车辆剧烈震动,提高了乘车舒适性。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外筒体为抗侧压保护筒体。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浮动活塞包括第二活塞、油缸和气缸,所述油缸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活塞安装于所述油缸与所述气缸之间,所述第二活塞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其两壁上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壁直径略小于所述油缸的内壁直径,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壁直径略小于所述气缸的内壁直径。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油缸的直径与所述气缸的直径相同。
本发明通过将减震器油和高压氮气分离,有效预防油品乳化及空化,由于高压氮气的作用,减震器油始终处于受压状态,故而保证了减震器在任何运动状态下无空程,快速起力,反应灵敏;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单筒高压减振柱式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二阶段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浮动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之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之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15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