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菜制品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9333.0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9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德光 |
主分类号: | A23L1/337 | 分类号: | A23L1/337;A23P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5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菜 制品 成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菜制品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紫菜干制作工序在烘干前需要对紫菜进行清洗,然后再用机器脱水,还需要排成各种形状,这些工序需要由多人完成且各个工序都由不同的机器完成,十分费时费力,同时现有的烘干方法是直接放在铁网上进行炉火烘烤,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也不环保,还需要人工进行看护,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集脱水、成型、烘干为一体的紫菜制品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一种紫菜制品成型装置,包括一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若干层置料板,所述置料板上设有穿过置料板的旋转轴,旋转轴上套有用于放置紫菜的筛盒,所述每层置料板上设有排水管,柜体内底部设有集水池,最下层置料板的排水管伸入集水池中,所述柜体内置料板两侧的内壁设有加热管,所述旋转轴由设置于柜体外一侧的驱动装置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顶端设有一凸块,筛盒底部设有可于旋转轴凸块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筛盒侧壁及底部设有透水孔,所述筛盒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钩杆。
进一步的,所述钩杆设置于筛盒底部靠近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转子经多个传动齿轮驱动旋转轴旋转,所述电机设置于柜体外一旁侧。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后侧板还设有通风管,通风管与设置于柜体外的气泵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筛盒呈球状,筛盒外侧设有透水孔,盒体内壁设有向筛盒内凸起的钩杆,所述筛盒底部设有用于套入旋转轴的槽孔。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与柜体后的电加热器相连接,所述柜体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设置于柜体后的控制芯片及控制电路相连接,控制电路与气泵及加热器相连接,由控制芯片控制气泵及加热器工作。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运用紫菜制品装置形成紫菜制品的成型方法:包括所述的紫菜制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进行前处理,将新鲜紫菜通过清水浸泡1~2小时后用清水清洗去除盐份和其它杂质物;
(2)取适量的经前处理后的新鲜紫菜放入筛盒内,开启驱动装置使套设与旋转轴上的筛盒旋转将紫菜中的水分由透水孔中脱出,同时利用设置于筛盒内的钩杆将紫菜拉扯为筛盒形状;
(3)开启加热器及气泵,提高柜体内的温度,使柜体内温度保持在55℃~75℃,持续130~150分钟以烘干紫菜;
(4)关闭加热器,冷却40~60分钟后包装封口。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持续5~10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套置于旋转轴上的筛盒及筛盒上的钩杆,直接将放入的新鲜紫菜脱水柄形成筛盒形状,同时利用设置于柜体内两侧的加热管将紫菜烘干,整个过程只需要用到一个装备且可自动控制温度及运行时间,可大大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制作紫菜制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筛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俯视图;
图5为筛盒为球形示意图;
图6为紫菜制品圆饼状示意图;
图7为紫菜制品球状示意图;
图8为紫菜制品矩形状示意图。
图中:1-柜体,11-通风口,12-气泵,2-置料板,3-旋转轴,4-筛盒,5-排水管,6-集水池,7-加热管,41-透水孔,42-钩杆,5-排水管,6-集水池,7-加热管,71-电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 一种紫菜制品成型装置,包括一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有若干层置料板2,所述置料板2上设有穿过置料板的旋转轴3,旋转轴3上套有用于放置紫菜的筛盒4,所述每层置料板2上设有排水管5,柜体内底部设有集水池6,最下层置料板2的排水管5伸入集水池6中,所述柜体1内的置料板2两侧的内壁设有加热管7,所述旋转轴3由设置于柜体1外一侧的驱动装置驱动。
安装时,旋转轴3顶端设有一凸块,筛盒4底部设有可于旋转轴凸块相配合的凹槽,凹槽与凸块,筛盒4侧壁及底部设有透水孔41,所述筛盒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钩杆42。钩杆42设置于筛盒4底部且靠近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德光,未经陈德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93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器及其移位寄存装置
- 下一篇:双色场的色序影像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