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扭簧式省力双撑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8686.7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3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伍德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德义 |
主分类号: | B62H1/04 | 分类号: | B62H1/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扭簧式 省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附属支撑部件,具体是一种摩托车、电动车驻车用的单扭簧式省力双撑。
背景技术
电动车、摩托车是一种被广大人群认可接受的代步及载物工具,其具有轻巧、方便、速度较快等优点,支撑脚是两轮车必备的一种附属部件,多采用固定的一体式结构,一般分为单腿支撑和双腿支撑两种,它们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单腿支撑方便省力,但是驻停的车身要倾斜放置,通过后轮、支撑脚和前轮的三点来稳定车体,容易倾倒而导致车辆损伤;而双腿支撑的虽然支撑比较稳固,但是由于摩托车或电动车的车体比较重,一些力气较小的人特别是女同志就不容易支起来,驻车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单扭簧式省力双撑,其结构简单合理,能够稳固地支撑车体,而且撑起操作方便省力,安全性好。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单扭簧式省力双撑,包括弓形的主撑架,主撑架顶部焊接用于连接车体的连接片,主撑架两端设有支撑脚,主撑架上固定有拉簧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撑架安装在车体上后的左侧支撑脚为活动支撑脚,该活动支撑脚枢接在主撑架一端,能与主撑架相对转动,主撑架的右侧支撑脚是与主撑架一体的固定支撑脚;所述主撑架上固定有单撑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撑架上枢接活动支撑脚的一端焊接有定位座,定位座为具有底板和两侧板的U型结构,底板焊接固定在主撑架端部,两侧板上开有销轴孔和外钩孔;所述活动支撑脚上端焊接圆筒形的扭簧座,扭簧座的筒壁上设有内钩孔,扭簧座内设有一个扭簧,扭簧的内钩头插在内钩孔中;扭簧座置于定位座内并通过穿过扭簧的销轴连接,扭簧的外钩头嵌装在定位座侧板上的外钩孔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扭簧座内加注有润滑油,扭簧座两端内装配有用于封闭润滑油的密封垫片,密封垫片上开有供扭簧外钩头穿出的小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扭簧座两端开口的内周沿设有环槽缺槽,所述密封垫片嵌装在环形缺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扭簧座上开设有注油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座的两侧板下部后侧设有限位块,所述活动支撑脚上端顶板的两侧后部向外延设有定位块,活动支撑脚在扭簧作用下向后摆转至竖直状态时,限位块挡住定位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撑架为L形,单撑架短臂端焊接固定在主撑架左端,单撑架长臂与支撑脚垂直并朝向主撑架后方,单撑架末端设有踏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支撑脚和固定支撑脚的下端均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由一长钢板弯折制成,支撑板的主体部焊接在支撑脚下端,主体部一端朝向主撑架后方,并向上弧形翘起;主体部另一端朝向主撑架前方,并向上弧形弯折形成折弯部,折弯部的末端焊接连接在支撑脚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的主体部两侧边设有向上翻起的翻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能够稳固地支撑车体,而且撑起操作方便省力,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为图2中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撑架、2-连接片、3-拉簧钩、4-踏板、5-单撑架、6-活动支撑脚、7-支撑板、7a-主体部、7b-折弯部、7c-翻边、8-固定支撑脚、9-定位座、9a-底板、9b-侧板、9c-外钩孔、9d-限位块、9e-销轴孔、10-扭簧座、10a-内钩孔、11-销轴、12-注油孔、13-顶板、13a-定位块、14-扭簧、14a-内钩头、14b-外钩头、15-密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单扭簧式省力双撑主要用于电动车、摩托车等两轮车的驻停,其主要由主撑架1、连接片2、拉簧钩3、踏板4、单撑架5、活动支撑脚6、支撑板7、固定支撑脚8、定位座9、扭簧座10、销轴11、顶板13、扭簧14和密封垫片15等零部件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德义,未经伍德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86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