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罐车带罐体的底架调扭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6582.6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1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峰;曹建华;李斌;江锐锋;左云清;武永亮;乐汉琴;喻泉;艾启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00 | 分类号: | B21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罐车 带罐体 底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调扭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铁路罐车带罐体的底架调扭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制造和检修方便,我国铁路运输的化工、液化气和部分油罐车广泛采用有底架结构,底架主要承受水平纵向冲击力和牵引力,通常由中梁、端梁、短侧梁、枕梁和罐体托架等部件组成。由于罐体具有很大刚度,液体货物重量完全由罐体承担,通过托架及枕梁传到转向架。罐体和底架通过中部的上下鞍板以及枕梁处的卡带/压板连接在一起,通过紧固力产生摩擦力传递部分纵向力。车辆落成时底架端梁水平度和心盘缝隙分别有12毫米和1毫米的严格要求。
随着车辆频繁使用和日晒雨淋,托架处的垫木腐蚀变形,卡带逐渐松动,罐体和枕梁托架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但罐体上鞍和底架下鞍之间是钢对钢接触,此处不会发生松动。由于底架中梁本身刚度较低,在纵向冲击力作用下,端梁到中部上下鞍之间处的中梁相对罐体发生扭曲,造成端梁、枕梁倾斜,车体上心盘和转向架下心盘之间横向间隙加大,严重影响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但是,调扭操作需要拆卸底架,通过其他的重型机械辅助完成,耗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简便高效完成罐车底架中梁调扭的装置和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路罐车带罐体的底架调扭装置,用于底架中梁的调扭;所述铁路罐车带罐体的底架调扭装置包括:第一拉伸机构、第二拉伸机构以及支撑平台;所述第一拉伸机构和所述第二拉伸机构分列所述支撑平台两侧;所述第一拉伸机构和所述第二拉伸机构各自与所述中梁的一端紧固相连;所述支撑平台承载支撑所述中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伸机构包括:第一拉紧丝杆和第一丝杆固定座;所述第一丝杆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一拉紧丝杆一端与所述第一丝杆固定座相连,所述第一拉紧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梁一端紧固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拉伸机构包括:第二拉紧丝杆和第二丝杆固定座;所述第二丝杆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二拉紧丝杆一端与所述第二丝杆固定座相连,所述第二拉紧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梁另一端紧固相连。
一种铁路罐车带罐体的底架调扭方法,用于底架中梁的调扭;包括以下步骤:
稳固支撑所述中梁,所述中梁两端通过拉伸装置拉紧;
对所述中梁的心盘形变处加热;
通过所述中梁一端的拉伸装置逆形变方向拉伸所述中梁。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第一拉伸机构和所述第二拉伸机构交替逆形变方向拉伸中梁时,当心盘与支撑平台水平面出现0.5mm缝隙后,停止加热。
本发明提供的铁路罐车带罐体的底架调扭装置及方法,通过支撑平台紧固支撑底架,对中梁进行逆形变方向拉伸并配合局部加热实现高效快捷的调扭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铁路罐车带罐体的底架调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罐车带罐体的底架调扭装置,包括:用于底架中梁的调扭;铁路罐车带罐体的底架调扭装置包括:第一拉伸机构、第二拉伸机构以及支撑平台2;第一拉伸机构和第二拉伸机构分列于支撑平台2两侧;第一拉伸机构和所述第二拉伸机构各自与中梁1的一端紧固相连,用于紧固中梁1,并对中梁1进行逆形变方向的拉伸从而实现调扭操作;支撑平台承载支撑中梁1,从而为调扭操作提供支点,承载罐车整体重量。
第一拉伸机构包括:第一拉紧丝杆4和第一丝杆固定座3;第一丝杆固定座3固定在支撑平台2上,从而使第一拉伸机构与支撑平台2紧固相连,形成一个杠杆原理的结构,以支撑平台2为支点;第一拉紧丝杆4一端与第一丝杆固定座3相连,第一拉紧丝杆4的另一端与中梁1一端紧固相连,通过丝杆动作来实现对中梁1的拉伸操作。
第二拉伸机构包括:第二拉紧丝杆6和第二丝杆固定座5;第二丝杆固定座5固定在支撑平台2上,从而使第二拉伸机构与支撑平台2紧固相连,形成一个杠杆原理的结构,以支撑平台2为支点;第二拉紧丝杆6一端与第二丝杆固定座5相连,第二拉紧丝杆6的另一端与中梁1一端紧固相连,通过丝杆动作来实现对中梁1的拉伸操作。
鉴于车辆落成时,底架端梁水平度和心盘缝隙分别有12毫米和1毫米的严格要求。为了保证调扭的精度,采用丝杆作为拉伸结构,通过调节丝杆的行程,渐进控制施力,以达到平稳的调扭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65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