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环四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06906.6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7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高程海;潘丽霞;张荣灿;陈波;珂珂;庄军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5/12 | 分类号: | C07K5/12;C12P21/06;A61K38/12;A61P35/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具有 肿瘤 活性 环四肽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天然药物技术领域,是一种从海洋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中分离得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环四肽类化合物cyclo-(Ile-Pro-Leu-Pro)和cyclo-(Tyr-Pro-Phe-Gly)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常称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发病率居重大疾病的第二位。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吸烟人数增多、体育运动减少、饮食中缺少蔬菜水果等不良习惯可能进一步导致全球癌症人数猛增。目前,全球20%的新发癌症病人在中国,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因此,抗肿瘤药物是目前世界上新药开发的重点领域。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结构新颖、有强烈抗肿瘤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有些已经进入临床前或临床实验阶段,如由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Fenical课题组发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Salinosporamide A,现在已经进入二期临床阶段。此外,海洋微生物还具有可以利用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进行生产,兼具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生产周期短、易实现产业化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有开发前景的可持续利用药源。因此,从海洋微生物中获取有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是近年来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热点之一。
海洋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CA812)中国南海的深海底泥中分离得到,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迄今为止,未见从海洋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获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环四肽类化合物cyclo-(Ile-Pro-Leu-Pro)和cyclo-(Tyr-Pro-Phe-Gly)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式(1)所示的环四肽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化合物1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7,小鼠黑色瘤细胞B16,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如式(1)所示的化合物1和2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效量的作为活性成分的如式(1)所示的化合物1和2或其他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的二萜类化合物1和2是新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以治疗恶性肿瘤。本发明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备选化合物,对开发中国海洋药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1)制备本发明二萜类化合物cyclo-(Ile-Pro-Leu-Pro)和cyclo-(Tyr-Pro-Phe-Gly)
配制720mL液体种子培养基,分装到6个2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约120mL。121℃灭菌15min,冷却至室温,将海洋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接入其中。在恒温震荡器中,于150r/min,28℃条件下培养3天左右。得到720mL种子培养液。
配制100L的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000g,酵母提取物500g,氯化钠500g,陈海水100L,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4左右。分装入320个250mL(加入量约150mL)的三角瓶中,加上硅胶塞,121℃灭菌20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每瓶接2mL种子培养液。150r/min、28℃下摇床发酵培养6天,得100L发酵液。
发酵液先用超声波破碎仪做细胞破碎处理,将菌体破碎,使其体内的发酵产物可以游离出来(破碎条件:功率50W,10min,T≤40℃),然后用离心机离心除去菌体。
离心后的上清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每次取500mL于2L分液漏斗中,加入500mL乙酸乙酯,混匀,静置40分钟,分层。下层连同中间乳化层从下面放出,继续反复萃取2次后,乙酸乙酯层已基本无色;上层从上面倒出,收集,待浓缩。第二次萃取时,单独放出中间乳化层,通过离心(5000r/min,15min)破坏乳化,所得上清液合并到上层萃取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学院,未经广西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6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