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脱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1804.1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0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寿;毛安国;刘宪龙;徐莉;刘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25/00 | 分类号: | C10G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脱硫 方法 | ||
1.一种吸附脱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含硫烃油、供氢体、脱硫吸附剂和吸附脱硫助剂接触反应,所述吸附脱硫助剂含有吸附脱硫助剂载体和负载在所述吸附脱硫助剂载体上的金属氧化物组分,所述吸附脱硫助剂载体为氧化铝和氧化硅的混合物,所述金属氧化物组分选自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钛、氧化钒、氧化铬、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锆、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和氧化钕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脱硫吸附剂与吸附脱硫助剂的重量比为0.01-100:1,优选为0.1-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所述吸附脱硫助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吸附脱硫助剂载体的含量为70-99.9重量%,所述金属氧化物组分的含量为0.1-30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氧化铝与氧化硅的重量比为0.05-20: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吸附脱硫助剂为微球状,且平均粒径为20-2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脱硫吸附剂含有脱硫吸附剂载体和负载在所述脱硫吸附剂载体上的金属组分,所述脱硫吸附剂载体含有氧化锌、氧化铝和硅石,所述金属组分选自钴、镍、铁、锰、铜、钼、钨、银、锡和钒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所述脱硫吸附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脱硫吸附剂载体的含量为70-95重量%,所述金属组分的含量为5-30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触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200-550℃,反应压力为0.5-5MPa,所述含硫烃油的重时空速为0.5-100h-1;优选地,所述接触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300-500℃,反应压力为1-3.5MPa,所述含硫烃油的重时空速为1-10h-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供氢体与所述含硫烃油的摩尔比为0.01-10:1,优选为0.05-2:1,更优选为0.1-0.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以1克的所述含硫烃油为基准,所述含硫烃油中的硫含量高于30微克,优选高于50微克,更优选为50-1500微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含硫烃油为干气、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和瓦斯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供氢体选自氢气、含氢混合气体、四氢萘、十氢萘和二氢茚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将经过所述接触反应后的脱硫吸附剂和吸附脱硫助剂进行再生,并将再生后的脱硫吸附剂和吸附脱硫助剂再次与含硫烃油和供氢体接触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18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铝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二甲基亚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