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节能的潜艇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35804.7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3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义 |
主分类号: | B63B1/32 | 分类号: | B63B1/32;B63H19/04;B63G8/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节能 潜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艇。
背景技术
现在潜艇内部有很大的空间作为沉浮箱,对于普通的下潜和上浮动作,潜艇通常用前后两个沉浮箱来完成。当潜艇需要下潜的时候,主沉浮箱的水口完全开启并注水以增大潜艇重力,而当潜艇需要上浮的时候,主沉浮箱的水口再次打开与此同时向主沉浮箱中注入压缩空气以排出箱中的水从而减小重力。通过沉浮箱来控制升降并不方便,且占用了潜艇内部较大的体积,导致潜艇在水中行驶阻力较大,能耗大、速度慢,需要进一步改进。
本人已获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ZL200710186155.9“潜艇或船”和美国发明专利US8448892.BZ,“从内部产生更大升力的飞行器”提出一种在潜艇壳体上设有前后相通的流体通道来减少流体阻力的方案,使推动力增加的同时能耗降低;以及把潜艇蓄水仓转移到内外壳之间的通道内,经过多年的后续研究,发明人对其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节能的潜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速节能的潜艇,包括壳体,在壳体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导入口和导出口之间通过设于壳体内的流体通道相通,在导入口和导出口上分别设有启闭可控的前门和后门,所述流体通道可作为蓄水仓;在导出口内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吸水口与流体通道相通,其排水口与外部相通。
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带有吸水和排水功能的动力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导出口内位于所述动力装置的排水口的排水方向或排水方向的四周设有消音装置。
其中,根据排水量的不同所述流体通道可设有一个、二个或二个以上,流体通道包括管状的流体通道。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设于上部的内壳和设于下部的外壳,所述流体通道设于内壳和外壳之间。
其中,所述流体通道的截面呈四边形、六边形、圆形或椭圆形。
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可设于壳体内的上、中、下、左、右等任何位置。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节能的潜艇,包括壳体和推进装置,所述壳体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导入口和导出口之间通过设于壳体内的流体通道相通,在所述导入口和导出口上分别设有启闭可控的前门和后门;所述流体通道可作为蓄水仓。
其中,还包括通道,所述导出口还设于壳体下部或后部,导出口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流体通道相通,在流体通道和通道的内壁设有用于增加流体流经路径的扰流装置。
其中,根据排水量的不同所述流体通道可设有一个、二个或二个以上,流体通道包括管状的流体通道;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设于上部的内壳和设于下部的外壳,所述流体通道设于内壳和外壳之间;
其中,所述流体通道的截面呈四边形、六边形、圆形或椭圆形;
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可设于壳体内的上、中、下、左、右等任何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潜艇内前后相通的流体通道作为蓄水仓,通过前门和后门的启闭改变潜艇自重来来实现升降,比现在潜艇更方便和节能;前后相通的流体通道内的水与周围的水因流体连续性成为一体,随潜艇的运动而运动,在同等条件下,在设于导出口的动力装置的吸力的作用下管道内流体的流速快于管道外,并从导出口高速喷出产生更大推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高速节能的潜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高速节能的潜艇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高速节能的潜艇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高速节能的潜艇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高速节能的潜艇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高速节能的潜艇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内壳;101、外壳;2、流体通道;201、管状流体通道;202、通道;203、作为蓄水仓的流体通道;204、扰流装置;3、导入口;4、导出口;401、消音装置;5、动力装置;6、前门;7、后门;8、推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义,未经朱晓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58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