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控制云网络感知信号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42917.X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5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发;夏北京;杨丽;江信鸿;张帅;何相东;石丰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27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线性 不确 定时 系统 鲁棒控制 网络 感知 信号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宽带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控制云网络感知信号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云理论感知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模型应用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宽带网络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发展云理论感知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模型应用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宽带网络对拉动有效投资和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从全球范围看,云理论感知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模型应用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宽带网络正推动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众多国家纷纷将发展云理论感知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模型应用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宽带网络作为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作为抢占新时期国际经济、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所谓信号感知时频分析,即云理论感知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离散云理论感知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
随着我国云理论感知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模型应用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宽带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传输和接入能力不断增强,宽带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展,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应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电子网络化云商务、软件网络化云商务外包、网络化云理论和网络化云模型与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逐步加强,但我国云理论感知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模型应用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宽带网络仍然存在公共基础设施定位不明确、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应用服务不够丰富、技术原创能力不足、发展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得到解决。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感知信号采集连续时间和感知信号采集离散时间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的广义信号感知时频分布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利用云理论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信号感知时频分析工具,它是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的广义形式,具有诸多传统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所不具备的性质,已经广泛应用于光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的广义信号感知时频分布处理、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的广义信号感知时频分布分析、解微分方程、模式识别等领域。
现有的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的广义信号感知时频分布去噪的方法中都用到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和短时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但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只基于确定知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的广义信号感知时频分布和平稳随机过程有显著的意义,而短时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又不能同时兼顾时间分辨率和云网络化控制化频率感知信号分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控制云网络感知信号识别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方法的短时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H∞控制感知信号变换又不能同时兼顾时间分辨率和云网络化控制化频率感知信号分辨率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控制云网络感知信号识别方法,该非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控制云网络感知信号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云网络化控制下感知信号的广义信号感知时频分布感知信号的变换;将信号感知时频平面(λ,δ)坐标旋转θ角得到新的直角坐标(μ,τ),以不同的μ值平行于τ轴积分,得到为云网络化控制化感知信号的广义信号感知时频分布感知信号变换;(λ,δ)和(μ,τ)两平面坐标之间的关系是(μ,τ)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29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元件
- 下一篇: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