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3199.8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7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小新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C04B3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17 江苏省南京市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内衬 复合 不锈钢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的制备方法,它采用离心铝热工艺,通过限制外层不锈钢管的热膨胀及添加金属氧化物形成梯度过渡层技术,达到降低不锈钢管与内衬陶瓷层热膨胀系数的差距,减少冷却过程中热应力对陶瓷层的影响,从而制备出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通过二次成型,可以制备出阶梯型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它属于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制备技术领域。可广泛用于石化行业。
背景技术
现有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制备主要有以下两种技术:
1)烧结法,烧结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是预先将陶瓷内衬采用离心浇注成型、或重力浇注成型,或挤压成型等,然后高温烧结,最后将陶瓷内衬镶嵌在不锈钢管内壁,并用高温胶剂填充界面间隙。
2)离心铝热法,离心铝热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铝热反应:
Fe2O3+2Al=2Fe+Al2O3+836KJ/mol
所释放的热量,产生2800℃以上的高温,使反应生成物α—Al2O3(熔点为2040℃)及Fe(熔点为1560℃)均处于熔融状态,同时钢管的内壁亦受热熔化一薄层,与生成的液态物相融为一体。高温液相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发生分离,比重大的Fe紧靠钢管内壁形成中间过渡层,并与钢管内壁界面结合呈焊接状态;比重小的α—Al2O3则紧挨铁层,形成表面光滑均质致密的陶瓷层。
烧结法制备的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具有较好的耐磨耐蚀性能,但制备工艺复杂,界面结合强度较低,热稳定性能及抗冲击性能较差,在受到敲击、震动等情况下易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
离心铝热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时,铝热反应产生的热量主要是通过热传导的形式由陶瓷层传递到外层的钢管,使外层钢管的温度急剧升高。由于不锈钢管(18×10-6/℃)与陶瓷层(8×10-6/℃)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以及凝固时间的不同,当陶瓷层凝固时而外层钢管由于高温仍然在膨胀。冷却过程中外层钢管对陶瓷层会产生较大的压应力,此外还由于钢管与陶瓷层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而生产较大热应力。压应力与热应力的相互作用使陶瓷层易产生裂纹和脱落现象,影响产品的质量。可以理解当钢管外表面温度越高,冷却过程中陶瓷层受压应力及热应力越大,陶瓷层越容易产生裂纹及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离心铝热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其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存在缺陷,采用离心铝热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添加金属氧化物形成梯度过渡层技术,可降低外层不锈钢管与内衬陶瓷层热膨胀系数差异,同时通过限制外层不锈钢管的热膨胀,达到降低冷却过程中陶瓷层受压应力及热应力,从而成功地制备出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取原材料Fe2O3粉末,金属氧化物粉末,Al粉末,SiO2粉末,
2)烘干,温度150~200℃,10~12小时,
3)用搅拌机混合均匀,
4)不锈钢管装入离心机内并调整中心
5)对不锈钢管外表面采用固态强制冷却,
6)将经搅拌机混合均匀后的反应物料装入不锈钢管内,
7)用离心机旋转,旋转速度800~1500转/分,
8)用钨丝将反应物料点燃,
9)进行铝热反应:Fe2O3+金属氧化物+SiO2
(反应时间5秒、反应温度28000C)得到金属过渡层及陶瓷层,
10)停机取出钢管,
11)检验,
12)打磨端面毛刺,
13)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产品。
14)采用二次成型方法,重复工艺步骤1)~12)制备出阶梯型陶瓷内衬复合不锈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小新,未经周小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31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效反洗除油剂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防掉色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