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提升桥结构板簧悬架系统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4379.8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8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徐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46 | 分类号: | B60G11/46;B60G17/04;B60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雪;李翔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提升 结构 悬架 系统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囊提升桥结构板簧悬架系统和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板簧结构的载货汽车,特别是后轴是两轴或者多轴汽车,虽然承载量特别大,提高了装载率,但是当这些车空载时,不再需要这么多轴承载,而且两轴或者多轴与地面的产生的阻力能量消耗,增大了燃油消耗率,而且轴距较大,对操纵稳定性不利。但是后轴只有一轴的板簧结构的载货汽车,又满足不了大承载的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悬挂方式来兼顾大载重、小燃油消耗率和好的操纵稳定性等要求。
货运汽车通常有机械、气动或液压悬挂三种方式。主要区别是在于这些悬挂组件与轴和汽车底盘连接方式。对于机械式悬挂系统是通过带有特定刚度的板簧来实现。对于空气式悬挂系统是通过空气弹簧来实现,其刚度由汽车空压力机或储气罐提供的压力空气决定。对于液压式悬挂系统是通过液压油缸来实现,刚度取决于油压动力源。
目前在机械式悬挂系统中的轴提升技术,熟知的是使用液压或机械装置。液压装置行之有效,但有一些弊端。通常这些系统非常复杂,汽车必须有可用的液压动力源或另外加装的动力源。而用机械式悬挂系统来提升桥是特别困难的,板簧必须尽可能地变形来提起轴(桥),但是板簧刚度难以控制,其无法通过消减某些能源来抵消,另外,被提升的轴固定在正上方某一位置,需通过链条或锚索等连接到汽车底盘,结构较为复杂。另外,采取悬挂方式虽有利于减小燃油消耗,但会使重载时两轴或多轴的载荷分布不均匀而造成货物运输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提升桥结构板簧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刚度可控且能在重载时自动平衡分配轴荷而在空载时对提升桥进行提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提升桥结构板簧悬架系统,其包括:气囊、平衡梁、第一板簧、第二板簧、第一推力杆、第二推力杆以及分别依次安装于车架上的板簧前支架、板簧中间支架、气囊安装支架和板簧后支架;
其中,所述气囊上方安装有气囊上盖板,所述气囊下方安装有气囊下盖板,所述气囊下盖板与所述气囊安装支架连接;
所述平衡梁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板簧中间支架上;
所述第一板簧的一端位于所述平衡梁的下方且与所述平衡梁可相对滑动地面接触,所述第一板簧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板簧后支架的下方且与所述板簧后支架可相对滑动地面接触,用于安装后轮的提升桥安装于所述第一板簧,且所述提升桥架设于与所述气囊上盖板连接的悬挂部件上;
所述第一推力杆一端与所述提升桥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板簧中间支架铰接;
所述第二板簧的一端位于所述板簧前支架的下方且与所述板簧前支架可相对滑动地面接触,所述第二板簧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平衡梁的下方且与所述平衡梁可相对滑动地面接触,用于安装中轮的中桥安装于所述第二板簧;
所述第二推力杆一端与所述中桥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板簧前支架铰接。
优选地,所述悬挂部件为第一U型螺栓。
优选地,所述第一U型螺栓与所述气囊上盖板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平衡梁的中部通过中间轴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板簧中间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板簧前支架和所述平衡梁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板簧沿所述中桥轴向移动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平衡梁和所述板簧后支架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板簧沿所述提升桥轴向移动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提升桥通过第二U型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板簧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中桥通过第三U型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二板簧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气囊下盖板与所述气囊安装支架焊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气囊提升桥结构板簧悬架系统,且所述第一板簧、所述第二板簧、所述第一推力杆、所述第二推力杆、所述板簧前支架、所述板簧中间支架、所述平衡梁和所述板簧后支架均分别成对地设于所述汽车的车体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气囊提升桥结构板簧悬架系统,将机械式悬挂与空气式悬挂结合,使悬架系统结构简单且刚度可控。
首先,通过本发明的方案,使汽车空载行使过程中,通过气囊膨胀来实现提升桥上的轮胎不接触地面,有利于汽车空载时节约燃油,减少轮胎和其他元件损耗,提高的经济性,在这个条件下,负载允许重新分配在更少的轮胎上,实现轴荷转移,改善驱动桥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性能,同时轴距缩短,可缩小汽车的转弯半径从而提高整车机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43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拖拉机可调节遮阳蓬
- 下一篇:胎压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