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蛋黄卵磷脂的提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74910.6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4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卢晓明;黄丽燕;韩兆鹏;刘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10 | 分类号: | C07F9/10;C11B1/02;C11B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黄 卵磷脂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鸡蛋中提取磷酸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卵磷脂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卵磷脂是指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广义的卵磷脂是商业上的“卵磷脂(Lecithin)”,是各种磷脂的混合物。卵磷脂具有多种生理功能:①延缓机体衰老,清除自由基;②改善脂类代谢,参与组成细胞膜,防治粥样动脉硬化;③保护细胞膜,防止脂肪肝;④促进神经传导,提高大脑活力;⑤增强免疫等功能。卵磷脂被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以及饲料等行业。但现有卵磷脂提取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医药用高纯卵磷脂需要大量进口。
天然卵磷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以蛋黄、大豆内含量较多,其它如动物脑组织、肝脏、骨髓、植物种子(菜籽、棉籽、葵花籽、花生、玉米、红花籽等)也可用于提取卵磷脂。按照原料的不同,目前商业上习惯将卵磷脂分为蛋黄卵磷脂、大豆卵磷脂和菜籽卵磷脂,生产上提取磷脂多为大豆磷脂,菜籽磷脂相对营养价值较低,而蛋黄卵磷脂开发还较少。蛋黄磷脂和大豆磷脂,因其来源不同而有不同的组成。蛋黄含卵磷脂较多,达干物质总重的9.4%。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蛋黄磷脂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在大豆磷脂中的含量比较低。大豆磷脂与蛋黄磷脂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蛋黄磷脂中磷脂酰胆碱PC含量高,后者的含量约为前者的3倍多。
通常所说的蛋黄卵磷脂,是指通过萃取技术从蛋黄中提取出来的含磷脂酰胆碱为主,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等成份为辅的混合物。磷酯酰胆碱的含量,是衡量卵磷脂产品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高纯度卵磷脂产品通常是指含磷脂酰胆碱95%左右的磷脂产品。
作为农产品的深加工,卵磷脂的生产是当前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开发领域之一。研究高回收率和高纯度蛋黄卵磷脂的提取方法对进一步探索蛋黄卵磷脂的应用有很大的价值。专利CN 102690283A公开了一种从鸡蛋蛋黄中提取卵磷脂的方法,向蛋黄液中加入乙醚+乙醇+丙酮进行提取;专利CN 103224514A提供一种高纯度蛋黄卵磷脂的生产工艺,以无水乙醇和石油醚为提取的溶液。有的研究者以蛋黄粉为原料,添加丙酮提取(黄金枝等,《食品科学》2008年第29卷,第10期:257-259)。其提取工艺复杂,溶剂包括二种以上,导致产物的纯度和产率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蛋黄卵磷脂的提取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蛋黄卵磷脂的提取方法,其是向煮熟的蛋黄中加入乙醇进行提取。
所述的提取方法,包括步骤:
1)新鲜的鸡蛋用水煮熟,将鸡蛋取出后,剥取煮熟的蛋黄备用;
2)向煮熟的蛋黄中加入其1-4倍体积的乙醇,搅拌10-40min;
3)固液分离,分离后取上清液,在-4℃至18℃下静置2-20h;
4)静置后过滤,获得凝固产物和滤液;用乙醇冲洗所述凝固产物,取固体,获得中性蛋黄油;
5)步骤4)获得的滤液蒸发,获得蛋黄卵磷脂。
优选地,所述煮熟的蛋黄是一周内的新鲜鸡蛋水煮2-10min后得到的蛋黄。
更优选地,所述煮熟的蛋黄是新鲜鸡蛋水煮7-9min后得到的蛋黄。
其中,所述步骤2)中的乙醇为质量浓度90-99%的乙醇,所述搅拌时的温度为50-70℃。
其中,所述步骤3)中,上清液在2℃至10℃下静置9-14h。
其中,所述步骤3)中固液分离的方法为过滤或离心分离。
优选地,所述过滤为压滤,以有机滤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0.5-2.0MPa条件下压滤;所述离心分离的离心力为1200-6000g(即离心加速度为1200-6000倍重力加速度),时间为5-15min。
其中,所述步骤4)中用温度为2-5℃、质量浓度92-99%的乙醇冲洗所述凝固产物,乙醇质量为凝固产物质量的3-5倍。
其中,所述步骤5)中,所述蒸发为真空蒸发、旋转蒸发、热风干燥、自然蒸发方法中的一种,蒸发的温度为25-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49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