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夏暑红茶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8687.0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8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宝;吴全聪;邵静娜;李伟荣;徐象华;周启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2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是采用夏暑原料的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夏暑季节茶鲜叶原料价格低廉,制出的绿茶品质差,未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利用夏暑茶鲜叶中茶多酚含量高的特点,开发夏暑红茶,增加市场的花色品种,将是一条增加夏暑茶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但因加工季节不同,茶叶品质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春秋季生产的红茶品质一般较优,滋味浓醇鲜爽回甘,香气高雅持久,而夏暑季由于气温高,日照强,茶树体内碳代谢水平相对较高,氮代谢水平相对较低,从而造成夏暑茶多酚类和皂贰类物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偏低,制成的红茶往往带苦涩味,口感较差,甜香较低,综合品质远不如春茶和秋茶,因此,就需要新的生产工艺来降低夏暑红茶的苦涩味,提高甜香,增加夏暑茶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夏暑红茶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生产出来的红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乌黑油润,香味呈甜香、蜜香 ,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和、不苦涩,叶底匀整红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夏暑红茶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第一步,原料选取,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鲜叶不含雨水或露水,采摘时间为晴天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采摘季节为6、7、8月份;
第二步,萎凋,将第一步选取的鲜叶均匀摊平在茶筛上,摊叶厚度为1㎝~2㎝,将摊好的鲜叶置于空调房中,在空调房中配备除湿机,摊好鲜叶后开启空调保持温度为23℃,开启除湿机保持相对湿度为50%~60%,在萎凋时翻松茶青,萎凋至茶青含水率为58%为止,萎凋时间控制在15小时~20小时;
第三步,揉捻,将第二步获得的萎凋叶置入45型揉捻机或者55型揉捻机,先不加压揉捻20分钟,再加中压揉捻50分钟,然后加重压揉捻10分钟,最后换松压揉捻5分钟;揉捻的程度为有少量茶汁溢出,叶片成条紧结,并且90%以上叶片成条,揉捻的环境温度在20℃~24℃,揉捻的环境湿度在80%以上;
第四步,发酵,取一个箩筐用于放置步骤三获得的揉捻叶,箩筐大小为:1.5m×1m×0.5m,将步骤三获得的揉捻叶放置在箩筐装满,用湿布盖在箩筐上,再在湿布上盖一层塑料纸,保持箩筐内相对湿度在95%以上,箩筐外环境的温度为28℃~32℃,箩筐外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0%,该发酵方式的发酵时间在7h~8h;
第五步,干燥,将第四步所发酵后的发酵叶进行毛火和足火干燥。毛火干燥时,摊叶厚度为1㎝,热风出风口温度为110℃~120℃,干燥时间为10分钟,毛火干燥后摊凉30分钟;然后再进行足火干燥,足火干燥时,摊叶厚度为4㎝,热风出风口温度为80℃,干燥时间为60分钟,足火干燥后再摊凉30分钟;将干燥后的毛茶装入干燥密封塑料袋中放置10天;
第六步,复烘,取出干燥密封塑料袋中的毛茶经拣剔后进行复烘,复烘温度控制在95℃,复烘时间为6小时,复烘后再进行摊凉。
进一步完善,第五步中足火干燥后的足火叶含水量为5.2%~6.1%。
进一步完善,第六步中干茶摊凉的厚度为5㎝~6㎝。
进一步完善,第六步中干茶摊凉的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
进一步完善,第六步中复烘后的干茶含水量为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86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