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甲酸利扎曲坦新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9517.2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4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勇;管玫;赵银波;海俐;何毅;李晓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3/06 | 分类号: | C07D403/06;C07C63/08;C07C51/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甲酸 利扎曲坦新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新的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苯甲酸利扎曲坦化学名为N,N-二甲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3-基乙胺苯甲酸盐,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该药物是一种抗偏头痛药物,系美国默克公司研制,1998年10月在荷兰首次上市的第4个获准上市的曲坦类药物。临床上该药物通过刺激大脑血管壁的后接点5-HT1B受体引起大脑的血管收缩,同时刺激三叉神经末端突触前5-HT1B受体抑制神经肽的释放,是目前治疗偏头痛有效和常用的药物,具有吸收快,起效快,耐受性良好的优点。
现有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如专利EP497512所述,是以对硝基苄溴和1,2,4-三唑钠为起始原料,制备路线中将得到的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与4-氯丁醛缩二甲醇进行fisher反应合成吲哚环即2-[5-(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3-基]乙胺,并以甲醛/腈基硼氢化钠甲基化后成盐得到苯甲酸利扎曲坦。此法中fisher反应及甲基化反应两步均需要采用色谱方法进行提纯,使用大量的溶剂,制备周期较长,制备效率较低;甲基化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腈基硼氢化钠价格昂贵,成本高,不适合规模化生产。其路线如下所示:
Merck公司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条改进的工艺路线,以4-((1H-1,2,4-三唑-1-基)甲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得重氮盐,还原后得4-((1H-1,2,4-三唑-1-基)甲基)苯肼,再与二甲氨基丁醛缩二甲醇发生缩合反应,最后加热条件下fisher关环得N,N-二甲基-5-(1H-1,2,4-三氮唑-1-基甲基)-1H-吲哚-3-基乙胺,即利扎曲坦。此路线的所有反应皆在一个容器内完成,因此被称为“一锅合成法”。该法仍难以避免fisher法进行关环构建吲哚环。其路线如下所示:
Merck工艺小组利用钯催化的吲哚化反应开发出了一条新路线,如下所示路线由胺开始,化合物在氯化碘和碳酸钙下反应生成碘代苯胺。与双三乙硅基保护的炔丁醇在钯催化下得到,在甲醇中去硅烷得到β-吲哚乙醇,化合物转化为甲磺酰酯再用二甲胺处理得到利扎曲坦。此法需要用到昂贵的钯催化剂,以及氯化碘、双三乙基硅基等特殊试剂。反应条件苛刻,操作复杂。其路线如下所示:
制备方法又如专利WO2004、014877所述,通过1-(4-肼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与α-氧代-γ-1,5-戊内酯缩合反应形成腙中间体,此腙经过fisher反应得到吲哚 并α-吡喃酮,之后进行水解、酯化、胺基化、成盐得到苯甲酸利扎曲。该法虽然不需要进行色谱层析,但步骤繁琐,总收率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由上所述,现有的苯甲酸利扎曲坦工艺路线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在能够工业化生产前提下,现有路线都不能避开fisher吲哚合成法。而众所周知,fisher吲哚合成具有以下缺点:产率低,区域选择性低,副产物多,尤其难以避免大量的聚合性副产物的产生。这对于产品的提纯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本发明从解决这些问题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条全新的工艺路线,采取全新的方法构建吲哚环,完全避开了fisher吲哚合成法。大大减少了杂质的产生,并且整条路线操作简单,均使用常规试剂,产品纯度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收率较高,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的适于工业化生产的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全新的苯甲酸利扎曲坦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如下:
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a、在质子酸或路易斯酸存在下, 将原料1(吲哚啉)与三氮唑甲醇反应,得到中间体2(5-((1-氢-1,2,4-三唑-1-基)甲基)二氢吲哚)。
b、将中间体2溶于合适的溶剂中,与脱氢剂反应,得到中间体3(5-((1-氢-1,2,4-三唑-1-基)甲基)-1-氢吲哚)
c、将中间体3溶于二氯甲烷中,先与草酰氯反应0.5~5小时,再与干燥二甲胺气体反应,得到中间体4(2 -(5-((1H-1,2,4-三唑-1-基)甲基)-1H-吲哚-3-基)-N,N-二甲基-2- 氧代乙酰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9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弧面上的开关拨动机构
- 下一篇:消毒釜排空废蒸汽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