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温厌氧泡菜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2142.0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0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卢晓黎;陈丽兰;杨欢;杨国军;虞桂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绿食佳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9/20 | 分类号: | A23L1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吴甘棠 |
地址: | 643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 泡菜 发酵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恒温厌氧泡菜发酵装置,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产品质量可控性差,无法实现对发酵液的温度、pH值实时监控的问题。该发明包括筒体,筒体由外筒、内筒和盖体组成并且为密闭结构,内筒与外筒相连通,其中,还包括相连通的循环泵和热交换器,循环泵与外筒通过出液管连通,出液管上设有检测口A,热交换器与盖体通过发酵液管连通,发酵液管上设有检测口B,检测口A和检测口B用于对发酵液的温度、pH值进行测定和监控,实现实时监测发酵过程,同时通过采用热交换控温和发酵液循环恒温的结构设计,实现恒温发酵。本发明在实现密闭恒温厌氧发酵的同时,还保持了传统泡菜的风味,使泡菜生产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恒温厌氧泡菜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泡菜是以微生物乳酸菌主导发酵而生产的传统生物食品,富含以乳酸菌为主的功能菌群,所以泡菜风味优雅、营养丰富,既可满足不同口味、又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健康。目前我国传统泡菜的工业化生产大多是泡菜坛数量的规模化,只是泡菜坛数量上的叠加,产品质量可控性差,安全隐患多,且发酵缓慢,生产周期长,自动化程度低同时也无法实现对发酵液的温度、pH值的测定和监控。
因此,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创新的提出一种有效的措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恒温厌氧泡菜发酵装置,使其实现密闭恒温厌氧发酵的同时,还保持了传统泡菜的风味,使泡菜生产实现现代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恒温厌氧泡菜发酵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由外筒、内筒和盖体组成并且为密闭结构,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相连通,其中,还包括相连通的循环泵和热交换器,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外筒通过出液管连通,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检测口A,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盖体通过发酵液管连通,所述发酵液管上设置有检测口B,所述检测口A和所述检测口B用于对发酵液的温度、pH值进行测定和监控,实现实时监测发酵过程,同时通过采用热交换控温和发酵液循环恒温的结构设计,实现恒温发酵。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外筒底部。
优选的,所述外筒内部设置有网筛,所述网筛采用符合食品设备材料相关要求的材质。
优选的,所述内筒位于所述网筛上方,并且所述内筒底部设置有出液孔,孔径的大小适原料而定,以满足发酵液的自由流动,所述网筛和所述出液孔形成二次过滤。
优选的,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发酵液管并且所述盖体采用橡胶密封,通过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止回阀单向排放所述筒体内蓄积的气体,实现密封发酵,所述盖体采用符合食品设备材料相关要求的材质,采用质量较轻的、透明的非金属材料会使操作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实现发酵液循环恒温。
优选的,所述外筒包括内壁、外壁和夹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采用任一符合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原则的材料,所述外壁采用符合食品设备材料相关要求的材质。
优选的,所述内壁的内层材质采用陶、瓷、瓦罐的任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与泡菜接触的内壁可选用不同的泡菜坛材质,如陶、瓷和瓦罐,既可以防止金属材料里的金属离子浸出影响泡菜的质量,又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泡菜的传统味道。
2、本发明采用热交换控温和发酵液循环恒温的结构设计,以满足泡菜发酵所需要的温度条件,同时可以对发酵液的温度进行实时调控,避免发酵液温度过高或过低。
3、本发明的盖体可以采用质量较轻的、透明的非金属材料更方便操作,同时通过橡胶密封,止回阀单向排除设备内蓄积的气体,实现密封厌氧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绿食佳农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绿食佳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21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