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机驱动芯片的电流检测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03884.5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3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姚远;黄武康;杨志飞;代军;湛衍;王良坤;陈路鹏;夏存宝;万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中润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8/12 | 分类号: | H02P8/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丁惠敏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嘉兴市凌公***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机 驱动 芯片 电流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机驱动芯片的电流检测电路,尤其涉及电机处于混合衰减模式并具有同步整流功能时的电流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步进电机件。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脉冲信号后,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即步距角,步进电机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步进电机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控制角位移量,以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以达到调速的目的。
目前,步进电机对步距角基本上采用电流细分法进行细分。将电机线圈中电流按照正弦波离散后得到的电流点作为细分点,当电机线圈的电流达到了设定的细分点后,通过电路控制电机线圈电流进入衰减过程。否则步进电机将会出现角度过冲的后果,造成步进电机定位不准,运行过程不平稳等不良现象。并且根据步进电机的运行速度不同,采取的电流衰减模式也相应变化。电流衰减模式分为三类:快衰减模式、慢衰减模式和混合衰减模式。
在采用混合衰减模式和具有同步整流功能的步进电机驱动芯片中,当电机电流处于上升阶段时,输出的电流需要控制在稳定值以上,因此需要通过电流检测电路实现输出峰值电流的设定。当电机处于快速衰减时,由于衰减过快,可能会出现电流逆流,造成电机运行不稳定,这时,需要通过电流检测电路在电流衰减至“0”时,关闭同步整流功能,防止电流逆流。
传统电流检测电路通常采用两个比较器,如图1所示,在电流上升阶段,电流检测电路对检测到的电阻端电压Vsense与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实现输出峰值电流的设定。当电机电流处于快速衰减的情况时,电流检测电路对电阻端电压Vsense与电压“0”,即如图1所示的接地,进行比较,以防止电流逆流。但是采用两个比较器,结构过于复杂。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简单的电流检测电路,以实现对电机驱动芯片的电流。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一个比较器的用于电机驱动芯片的电流检测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驱动芯片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采用一个比较器完成,所述比较器负相输入为电机电阻的端电压,所述比较器的正相输入为基准电压(Vref)或直接接地的“0”电压;
所述比较器包括若干电阻、若干MOS管、若干电感、基准电路、差分比较器和共射级放大器;
所述基准电路包括MOS管(M1)、电阻(R1)和晶体管(Q1),所述基准电路用于产生恒定电压(VB);
所述差分比较器包括晶体管(Q2)、晶体管(Q3)、晶体管(Q4)、晶体管(Q5)、晶体管(Q6)、晶体管(Q7)、MOS管(M3)、MOS管(M4)和MOS管(M5),并且采用共集共射输入;所述电机电阻的端电压(Vsense)通过所述晶体管(Q2)的基极输入到所述比较器中,所述基准电压(Vref)或所述“0”电压通过所述晶体管(Q7)的基极输入到所述比较器;
所述共射级放大器包括MOS管(M6)和晶体管(Q8);
所述MOS管(M6)的源极和所述晶体管(Q8)的发射极之间输出信号(out),所述输出信号(out)的电平受所述差分比较器和所述共射级放大器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基准电路的所述MOS管(M1)的源极与电源(VDD)相连,漏极通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地(GND)相连,基极与所述MOS管(M1)的漏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中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嘉兴中润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38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