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楂果汁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09524.6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0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余永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永跃 |
主分类号: | A23L2/04 | 分类号: | A23L2/04;A23L2/72;A23L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楂 果汁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汁的加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山楂果汁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山楂是可食用植物,核果类水果,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 落叶灌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小枝紫褐色,老枝灰褐色。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山楂是我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
山楂具有降压,降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清除胃肠道有害细菌等,还可预防肝癌。男性得了脂肪肝,就要养肝护肝,养肝护肝,首推山楂。山楂,能助消化,具有养肝去脂功效。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血淤型痛经患者常表现为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患者可取完整带核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250克,再熬煮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状即可。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此法也适合月经不调、中医辨证为血淤者。
山楂因不耐贮藏,通常用于鲜食,其营养丰富,用于加工山楂果汁可实现对山楂的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楂果汁的加工方法,实现山楂原料的深加工综合利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山楂果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选料、清洗、破碎、软化、浸渍、粗滤、澄清、精滤、成品的加工工艺;其主要加工步骤为:
①选料 选择新鲜果和制作罐头、果脯剔除的破碎果块作原料,新鲜果和碎果两者的重量比为1:2;
②清洗、破碎 用流动清水将果实充分洗涤干净,然后利用辊式破碎机将果实压破,以果实破裂成扁平状且籽完好不破裂为宜;
③软化、浸渍 用热水软化浸渍的方法提取山楂汁液,具体用一次软化浸渍法:按破碎后的山楂果实1千克加水2千克的比例,将水和果实置于不锈钢锅中,软化温度80~95℃,保持25~35分钟,然后停止加热,浸渍20~24小时,过滤出汁液,再进行澄清处理,即得山楂原汁;
④粗滤 用挡板回转桶筛进行粗滤,除去汁液中的大块果肉、果皮、果核及较大的杂质;
⑤澄清 经过粗滤处理的山楂原汁,选用自然澄清法处理,即将山楂汁静置于密闭容器中,经过8-10小时的自然沉淀,用虹吸法将容器中的清果汁取出;
⑥精滤 用袋滤器、纤维过滤器或板框压滤器将澄清后的原汁精滤,即可得到成品。
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得的山楂果汁营养全面,风味独特,汁液清澈,酸甜可口,具有浓郁的山楂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可降压,降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和活血化淤的作用。操作简单,易于实施,可实现对山楂的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山楂果汁的加工方法,具体加工步骤为:
①选料 选择新鲜果和制作罐头、果脯剔除的破碎果块作原料,新鲜果和碎果两者的重量比为1:3;
②清洗、破碎 用流动清水将果实充分洗涤干净,然后利用辊式破碎机将果实压破,以果实破裂成扁平状且籽完好不破裂为宜;
③软化、浸渍 用热水软化浸渍的方法提取山楂汁液,具体用一次软化浸渍法:按破碎后的山楂果实1千克加水2.5千克的比例,将水和果实置于不锈钢锅中,软化温度89℃,保持30分钟,然后停止加热,浸渍22小时,过滤出汁液,再进行澄清处理,即得山楂原汁;
④粗滤 用挡板回转桶筛进行粗滤,除去汁液中的大块果肉、果皮、果核及较大的杂质;
⑤澄清 经过粗滤处理的山楂原汁,选用自然澄清法处理,即将山楂汁静置于密闭容器中,经过10小时的自然沉淀,用虹吸法将容器中的清果汁取出;
⑥精滤 用袋滤器、纤维过滤器或板框压滤器将澄清后的原汁精滤,即可得到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皆应属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永跃,未经余永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95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