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平衡两轮车的减速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9671.3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朱颖峰;陈养彬;方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02 | 分类号: | F16H7/02;B62M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两轮车 减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平衡两轮车的减速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自平衡两轮车的减速装置均采用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具有生产制造成本高、体积大、重量重、运行时具有较大的噪声等缺点,因此在其应用于小车型的自平衡两轮车时上述的缺点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噪音小、便于制造加工、重量轻的自平衡两轮车的减速机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平衡两轮车的减速机构,连接于自平衡两轮车的车轮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该车轮驱动电机和车轮轴均固定在支架上,其特点是,该减速机构由带传动机构组成。
本发明采用带传动机构替代现有的齿轮传动机构作为自平衡两轮车的减速机构,使得制造加工更加简便,传动运行更加平稳,并具有噪音低、重量轻、可靠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平衡两轮车的减速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自平衡两轮车的减速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B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的自平衡两轮车的减速机构,连接于自平衡两轮车的车轮驱动电机7与车轮轴8之间,该车轮驱动电机7和车轮轴8均固定在支架9上,其中,该减速机构由带传动机构组成。优选地,该带传动机构为同步带传动机构。
在图1至图4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带传动机构为两级带传动机构。该两级带传动机构的第一级包括第一带轮111、第二带轮112、绕设在该第一带轮111和第二带轮112上的第一传动带121、第一传动带张紧机构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9上的中间轴90。第一带轮111安装在车轮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70上,第二带轮112安装在中间轴90上。该两级带传动机构的第二级包括第三带轮113、第四带轮114、绕设在该第三带轮113和第四带轮114上的第二传动带122及第二传动带张紧机构。第三带轮113安装在中间轴90上,第四带轮114安装在车轮轴8上。通过选择不同直径的带轮,可以确定不同的减速比,以满足输出的需求。
第一传动带张紧机构包括第一轮架131和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轮架上的一对第一张紧轮141,第一轮架131固定在支架9上,且沿竖直方向位置可调。一对第一张紧轮141分别位于第一带轮111的两侧,并抵靠第一传动带121。第二传动带张紧机构包括第二轮架132和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二轮架上的一对第二张紧轮142,第二轮架132固定在支架9上,且沿竖直方向位置可调。一对第二张紧轮142分别位于第三带轮113的两侧,并抵靠第二传动带122。第一传动带张紧机构和第二传动带张紧机构可预紧传动带,增大传动带对带轮的包夹角度,防止爬齿和跳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架9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型孔91、第二腰型孔92、第三腰型孔93、第四腰型孔94、第五腰型孔95和第六腰型孔96。第一轮架131通过分别与第一腰型孔、第二腰型孔和第三腰型孔相配合的第一紧固件151、第二紧固件152和第三紧固件153固定在支架9上,一对第一张紧轮141分别套设在第二紧固件152和第三紧固件153上。第二轮架132通过分别与第四腰型孔94、第五腰型孔95和第六腰型孔96相配合的第四紧固件154、第五紧固件155和第六紧固件156固定在支架9上,一对第二张紧轮142分别套设在第五紧固件155和第六紧固件156上。上述的第一至第六紧固件可采用螺栓,螺栓可以沿腰型孔上下移动以进行位置调节,并可通过螺母紧固在支架9上。上述的第一张紧轮141和第二张紧轮142可采用轴承。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带传动机构也可由单级带传动机构组成,该单级带传动机构包括第五带轮、第六带轮、绕设在该第五带轮和第六带轮上的第三传动带及第三传动带张紧机构,其中,第五带轮安装在车轮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70上,第六带轮安装在车轮轴8上。
上述的第三传动带张紧机构与第一传动带张紧机构的结构类似,包括第三轮架和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三轮架上的一对第三张紧轮,第三轮架固定在支架9上,且沿竖直方向位置可调。一对第三张紧轮分别位于第五带轮的两侧,并抵靠第三传动带。支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七腰型孔、第八腰型孔和第九腰型孔;第三轮架通过分别与第七腰型孔、第八腰型孔和第九腰型孔相配合的第七紧固件、第八紧固件和第九紧固件固定在支架9上,该一对第三张紧轮分别套设在第八紧固件和第九紧固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9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