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覆式集聚纺纱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1197.8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8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薛文良;钱怡;薛剑;张肖斌;钱竞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江阴市华晓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8 | 分类号: | D02G3/38;D01H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覆式 集聚 纺纱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覆式集聚纺纱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利用长丝卷绕超短纤维须条的纺纱方法与装置,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纺织用纤维经过多道纺纱工序后,会产生大量的落棉。开棉机、梳棉机和精梳机分离出来的短绒和杂质的包括统破籽、地弄花、车肚花、抄斩花和精梳落棉等,这些杂质一般不用于正常纺纱。国内通常把小于16mm的纤维认为是短绒,国际则称小于12.7mm(0.5英寸)的棉纤维为短绒。AFis、HVI和PREMIER纤维测试仪都把短绒界定在12.7mm以下。为提高对短纤维落棉的重复利用,众多棉纺厂将纺纱工序产生的落棉纤维通过气流纺纱技术制造成纱线。但是由于原料、设备以及成纱结构等各方面的限制,通过这种方式只能纺低支纱,且由于短纤维落棉的包缠效果较差,使得纱线强力较低。因此,研发出一种纺纱技术,使纺纱工序产生的大量落棉纤维重复利用,且能纺制出较高质量的纱线,丰富短纤维产品的种类,对纺织产业的成本回收以及纺织资源的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使落棉纤维须条能直接被钢领钢丝圈加捻成纱,从而使落棉纤维能正常纺纱,提高落棉利用率的包覆式集聚纺纱方法及其装置,解决了传统的纺纱技术只能纺低支纱,且由于短纤维落棉的包缠效果较差,使得纱线强力较低,使其对短纤维落棉的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包覆式集聚纺纱装置,包括前罗拉、中罗拉、后罗拉、细纱机加捻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罗拉、环形卷绕装置和长丝退绕装置,所述的前罗拉、中罗拉、后罗拉由前至后依次排列,前罗拉与输出罗拉之间设有环形卷绕装置;
所述的环形卷绕装置包括中空固定轴,中空固定轴的两端分别设有长丝卷装机构和卷绕机构,所述的长丝卷装机构由长丝卷装与安装在中空固定轴上的长丝卷装固定机件组成,所述的卷绕机构由安装在中空固定轴上的长丝卷绕机件与张力装置组成,所述的长丝卷绕机件由与其连接的卷绕传动皮带统一带动;
所述的长丝退绕装置与细纱机加捻机构的尺寸结构相同,由内到外并排安装在细纱机底部;该长丝退绕装置由导纱钩、钢丝圈、钢领、锭子、纱管、退绕传动皮带组成,通过退绕传动皮带带动相邻退绕锭子一起转动,锭子通过钢领与钢丝圈连接,钢丝圈的一侧设有纱管,导纱钩设于纱管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的输出罗拉与前罗拉之间的牵伸倍数为0.8~0.99。
优选地,所述的长丝退绕装置中钢丝圈的旋转方向与细纱机加捻机构的旋转方向相反,起到退绕长丝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的中空固定轴安装在前罗拉与输出罗拉之间,且固定在纺纱机身上,供短纤维须条通过,其外径为10~15mm,内径为5~8mm,长度为100~110mm。
优选地,所述的长丝卷绕机件与长丝卷装固定机件同为轴承结构,长丝卷绕机件的轴承内圈与长丝卷装固定机件的轴承内圈均用于固定在中空固定轴上,长丝卷绕机件的厚度与长丝卷装固定机件的厚度均为10~15mm,长丝卷绕机件的外径与长丝卷装固定机件的外径均为20~25mm。
优选地,所述的长丝卷装固定安装在长丝卷装固定机件的轴承外圈,长丝卷装的高度为50~70mm。
优选地,所述的张力装置安装在长丝卷绕机件的轴承外圈,随长丝卷绕机件一同旋转包缠短纤维须条。
优选地,所述的卷绕传动皮带的宽度为8~13mm。
优选地,所述的长丝退绕装置与细纱机加捻机构之间的横向间距为200~250mm。
一种包覆式集聚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如下:短纤维须条依次经过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然后进入环形卷绕装置;长丝卷装卷绕成型后固定在长丝卷装固定机件上,长丝纤维从长丝卷装上退绕下来,经张力装置的旋转,卷绕在短纤维须条表层;随后,短纤维须条和长丝纤维一同经过输出罗拉输出,进入细纱机加捻机构与长丝退绕装置;长丝退绕装置通过退绕传动皮带的带动而转动,捕捉缠绕在短纤维须条表面的长丝,使长丝纤维在长丝退绕装置的作用下退绕在长丝纱管上,长丝纤维可退绕并重复利用;短纤维须条依次经过导纱钩、钢丝圈,在钢丝圈的加捻作用下,短纤维纱线卷绕在纱管上,完成短纤维成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江阴市华晓纺织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大学;江阴市华晓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11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鞋子清洁装置
- 下一篇: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