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谷米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4516.0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9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吴火炉;吴银行;刘远发;涂兰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顺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0 | 分类号: | A23L1/10;A23L1/214;A23L1/29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卓佳利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谷类物质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五谷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世间万物米为珍。谷子春天种,秋天收,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多食用五谷杂粮对人体更健康。公众营养是国民大众的营养,公众营养状况是反映人口发展水平和素质的关键指标,目前我国国民的营养状况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人口营养摄入不足,但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人口营养失衡,一方面脂肪供能比快速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30%的上限,达到了35%;另一方面,维生素A、B族维生素、Fe、Ca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十分显著。平时,人们所食用的主食主要是面类食物或大米,主食的营养结构不平衡,营养成分单一,为了达到平衡食物结构,必须食用多样化的食物,主食是关键,而由于各种谷物原料的成分结构不一致,在同一时间内蒸煮时,无法同时熟化,有些食物已经熟了很久,而有些食物还没煮熟,使得已经煮熟的那些食物的营养遭到极大的破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分批煮多种食物,导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以及花费更多的待煮时间,因此,人们想要吃到多样化的主食极其麻烦。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五谷米,一次食用该五谷米可汲取多种五谷杂粮类的食物营养成分、不需要多次烹调加工多种谷物食品、能够补充普通大米所缺乏的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改善饮食结构、更益人体健康,同时提供一种所述五谷米的制备方法,利用该制备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多种谷物原料的营养成分和谷物原来的色香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五谷米,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高筋小麦粉 40~50重量份
玉米 15~18重量份
糙米 12~15重量份
小米 10~13重量份
燕麦 8~10重量份
高粱 6~8重量份
荞麦 6~8重量份
山药 5~10重量份。
进一步的改进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高筋小麦粉 45~50重量份
玉米 16~18重量份
糙米 14~15重量份
小米 11.5~13重量份
燕麦 9~10重量份
高粱 7~8重量份
荞麦 7~8重量份
山药 8~10重量份。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原料还包括5~7重量份的胡萝卜汁。
一种五谷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的选择与准备:准备玉米、糙米、高梁、燕麦、荞麦、小米、山药、高筋小麦粉;
(2)清洗、粉碎:把玉米、糙米、高梁、燕麦、荞麦、小米,经清洗、振动过筛除杂后,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比例混合,接着用精细研磨机,磨成80目以上的五谷杂粮混合粉,倒入储料周转仓中;
(3)过筛:将五谷杂粮混合粉从周转仓倒入筛粉机中,筛分出粗粒的杂质及谷皮,然后将合格品进入混料系统,与40~50重量份的高筋小麦粉搅拌混合均匀后,用食品级的编织袋打包袋装,备用;
(4)磨浆:选取新鲜山药,清洗、去皮,加水研磨成浆,加水得到新鲜山药溶液;
(5)配料:在搅拌桶中倒入规定的原料,在自动桨状卧式搅拌桶中搅拌10~15分钟;
(6)真空和面:采用连续式投料、真空和面系统,在压力-0.06Mpa~-0.07Mpa的真空条件下全自动进料喂料:将按照步骤(5)配料后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真空和面,在和面处理过程中连续补加新鲜山药溶液,和面水温控制在30~35℃,新鲜山药溶液的用量控制在35~40%之间;
(7) 低温挤压:采用单螺杆挤压方式,挤压转速控制在15~20rpm,单螺杆外套加入低于18℃的冷却水自动降温,模头挤压力在50~100bar,模头温度控制在30~35℃,控制进料出料的质量变化情况;
(8)切型:采用刀片切割方式,用大米形状的模具,控制切刀转速控制在150~200 rpm,得到米粒半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顺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顺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45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