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酱油中L-谷氨酸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7888.7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2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玲;毕春元;毕可;李敬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60 | 分类号: | G01N27/6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朱家富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酱油 谷氨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酱油中L-谷氨酸钠的方法,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谷氨酸钠(C5H8NO4Na),化学名α-氨基戊二酸钠,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在232℃时解体熔化,是一种无嗅无色的晶体。
酱油(soybean sauce),俗称豉油,用大豆、淀粉、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了,是起源于我国的传统调味品。
酱油中的主要增鲜物质是L-谷氨酸钠,鲜味与其含量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准确测定酱油中L-谷氨酸钠含量不仅能够增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更能够很好的维护消费者权益。
毛细管电泳法、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柱后衍生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法等是目前常用的测定氨基酸的方法,然而上述方法不仅需要衍生化处理而且酱油的颜色会对仪器造成极大甚至不可恢复的损坏。另外,衍生试剂的量不好控制,加之衍生物不稳定等,都会加大实验误差。
生物传感分析仪是以固定化酶为关键元件,由微电脑控制分析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分析仪。手动进样后,整个测定过程由微电脑控制,自动完成,每个样品的测定周期小于60秒。在临床化验、食品分析、工业发酵、环境检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在目前已经公开的中国专利中,未发现利用生物传感分析仪来测定酱油中L-谷氨酸钠含量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传感器测酱油中L-谷氨酸钠的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检测酱油中L-谷氨酸钠的方法,步骤如下:
(1)取1.2849gL-谷氨酸钠标准样品,用1L去离子水溶解,配制质量浓度为128mg/dl的L-谷氨酸钠标准样品溶液;
(2)取待测酱油样品,用去离子水稀释,使L-谷氨酸钠的浓度在0~128mg/dl,制得待测样品溶液;
(3)用贴有谷氨酸氧化酶酶膜的过氧化氢电极检测步骤(1)制得的L-谷氨酸钠标准样品溶液的电流值,绘制电流-L-谷氨酸钠浓度标准曲线;
(4)用贴有谷氨酸氧化酶酶膜的过氧化氢电极检测步骤(2)制得的待测样品溶液的电流值,根据步骤(3)的电流-浓度标准曲线,读取待测样品溶液中的L-谷氨酸钠浓度,计算待测酱油样品中L-谷氨酸钠的浓度。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3)和步骤(4)的贴有谷氨酸氧化酶酶膜的过氧化氢电 极检测采用生物传感分析仪进行检测测定。生物传感分析仪为现有市售产品,如可购自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SBA-40D型生物传感分析仪。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用贴有谷氨酸氧化酶酶膜的过氧化氢电极检测,步骤为:用生物传感分析仪的微量进样器取25μl L-谷氨酸钠标准样品溶液,加入反应池,设置左电机标准参数为:128mg/dl,进行检测即可。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用贴有谷氨酸氧化酶酶膜的过氧化氢电极检测,步骤为:用生物传感分析仪的微量进样器取25μl待测样品溶液,加入反应池,设置左电机标准参数为:128mg/dl,进行检测即可。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计算待测酱油样品中L-谷氨酸钠的浓度,是将步骤(4)待测样品溶液中的L-谷氨酸钠浓度代入如下公式计算获得:
Y=nX
其中:X:待测样品溶液中的L-谷氨酸钠浓度,Y:待测酱油样品中L-谷氨酸钠的浓度,n:待测酱油样品的稀释倍数。
本发明利用谷氨酸(根)与贴在酶电极上的谷氨酸氧化酶酶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子得失,产生电流,从而根据电流值计算获得酱油中L-谷氨酸钠的浓度;由于谷氨酸氧化酶对L-谷氨酸(根)专一性识别,所以测定的仅仅是L-谷氨酸钠。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78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