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肋藻配子体克隆杂交育苗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30579.5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4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高歌;路博钧;帅丽玫;李丹丹;张蕊;魏晓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肋藻 配子体 克隆 杂交 育苗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肋藻配子体克隆杂交育苗技术,具体地说就是建立一种有效的分离多肋藻雌、雄配子体、克隆培养雌、雄配子体以及通过雌、雄配子体杂交繁育出多肋藻种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肋藻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一年生大型褐藻,其富含碘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味道鲜美,为海藻中的上等营养佳品。多肋藻还是海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多肋藻具有提取褐藻胶、甘露醇、钾等化工原料以及制备褐藻淀粉的应用潜力。另外,多肋藻产生的次级代谢物--褐藻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抑菌以及抗氧化活性。因此,多肋藻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经济褐藻。迄今为止,尚未有关于多肋藻配子体克隆杂交技术的报道及专利申请,为实现我国海藻养殖新品种多肋藻的人工养殖,促进海藻养殖业多元化、生态化、规模化发展,我们开发出一种简单高效的多肋藻配子体克隆杂交育苗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立了多肋藻雌、雄配子体分离技术、克隆培养技术以及杂交技术进行多肋藻种苗繁育的技术。
多肋藻配子体克隆杂交育苗技术,可按如下步骤操作,
1)取带孢子囊的多肋藻成熟孢子体,在无菌海水中清洗5次,并用消毒刀片剪切10×10 cm组织块;
2)将组织块用脱脂棉擦干置于10 ℃、黑暗条件下阴干2 h后,放入盛有无菌海水培养液及载玻片的的烧杯中,转移至光照培养箱中8 ℃、5 μmol·m-2·s-1,光周期为12:12 h (L:D)附着24 h;
3)除去组织块,显微镜下观察到游孢子附着在载玻片后,取出载玻片放入新的盛有无菌海水的烧杯中,在10 ℃、20 μmol·m-2·s-1,光周期为12:12 h (L:D)条件下培养15 d,每周换一次无菌海水培养液;
4)待游孢子发育成配子体时,用灭菌的解剖刀轻轻刮下配子体,用搅拌器(JYD-P11S81,九阳)打碎10 s,倒入锥形瓶中进行悬浮培养10 d,培养条件为10 ℃、20 μmol·m-2·s-1,光周期为12:12 h (L:D);
5)显微镜下可以区分雌、雄配子体后,用将配子体摇匀,取少量在培养皿中用无菌海水培养液稀释至密度为2个配子体/视野(10×10),显微镜下用毛细管分离雌、雄配子体并分别放置到装有无菌海水培养液的锥形瓶中;
6)在10 ℃、20 μmol·m-2·s-1,光周期为12:12 h (L:D)培养条件下,每周换一次无菌海水培养液克隆培养雌、雄配子21 d,形成肉眼可见的绒毛状配子体,用搅拌器打碎10 s,倒入锥形瓶中,在相同条件下悬浮培养31 d,获得大量雌、雄配子体种质材料;
7)取雌、雄配子体按1:1混合,倒入放有直径3 mm棕绳的烧杯中在15 ℃、40 μmol·m-2·s-1,光周期为12:12 h (L:D)条件下培养28 d,每周换一次无菌海水培养液;
8)当棕绳上长出肉眼可见的幼孢子体(长度0.5-1cm)时,可将其转移至海上暂养;
9)暂养一个月后,分苗,海上养殖5-6个月,获得成熟的多肋藻孢子体。
所述无菌海水培养液组成为200 μmol·L-1KNO3,20 μmol·L-1KH2PO4的无菌海水。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 建立了多肋藻雌、雄配子体的分离方法,并通过克隆培养,获得大量的雌、雄配子体种质材料,可满足多肋藻种质保存、育苗以及各种科学研究及生产的需求。
2. 多肋藻配子体克隆杂交育苗技术,是一种高效成熟的多肋藻育苗技术,填补了目前多肋藻育苗方面的空白。
3. 多肋藻配子体克隆育苗技术的费用低,在育苗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贵重药品。
4. 育种方式方便灵活,绝大多数步骤可在实验室完成,避免占用大面积空间,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5. 育苗不受季节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季节进行育苗。
具体实施方式
应用实例1
多肋藻雌、雄配子体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0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