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斑玉蕈菌株SIEF2632的分子标记、检测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0944.2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3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潘越;冯志勇;陈明杰;汪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9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14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斑玉蕈 菌株 sief2632 分子 标记 检测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斑玉蕈SIEF2632菌株的分子标记、检测方法与应用,所述斑玉蕈菌株SIEF2632的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该分子标记是基因SCAR的分子特异检测标记,其PCR扩增的专用引物是SIEF2632F/R,其中:SIEF2632F是:5'AACACTGAATCATCCTCCTC 3';SIEF2632R是:5'AGTCGCCATGATGCTTTT 3'。本发明具有检测时间短,准确性高的优点。该方法在所收集的我国20个斑玉蕈菌种中具有菌株SIEF2632的专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斑玉蕈菌种的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斑玉蕈菌株SIEF2632的分子标记、其检测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对斑玉蕈开展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条件研究,目前已经在多个省、市推广栽培。斑玉蕈味道鲜美,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在国内外都受到食用菌生产行业的重视,其在日本、韩国和国内上海等地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模式,且效益良好。近十年来,斑玉蕈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多,中国斑玉蕈以惊人的发展速度,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为世界菇业人士瞩目。
优质菌种在斑玉蕈单产和质量中的贡献率举足轻重,因此斑玉蕈菌种在其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随着大规模的工厂化栽培方式的出现,对斑玉蕈菌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发展更为简便、快速、准确的菌株鉴定技术,以保证每批次的用种都准确无误。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对菌种鉴定技术进行研究,在斑玉蕈的研究中引进更为有效的菌种鉴定体系。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菌种和菌株鉴定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食用菌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同时也为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展现了光明的前景。使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对菌株进行检测,与传统的形态学检测、拮抗试验、结实性实验等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检测时间短、准确性高等优越性。
斑玉蕈菌株SIEF2632在RAPD、SSR等遗传图谱分析显示,与其它斑玉蕈菌株亲缘关系较远。与其他常规斑玉蕈栽培菌株相比,其具有原基形成晚(其他菌株搔菌后10天左右出现原基,而SIEF2632到第16天才出现原基),畸形率高(极易形成瘤盖菇)等明显的缺点,因此,斑玉蕈SIEF2632菌株的相关农艺性状不适宜作为生产用栽培菌种。而在菌丝生长阶段与其他菌株并无明显外部形态差异,为此,需要采用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对斑玉蕈菌株SIEF2632进行鉴定,以避免将其误当作为生产用栽培菌种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斑玉蕈菌株SIEF2632的分子标记、其检测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通过采用PCR技术,经过筛选试验,获得斑玉蕈菌株SIEF2632的特异DNA片段,以此片段的DNA序列为基础,设计特异性PCR扩增引物,通过对斑玉蕈菌种SIEF2632的特异片段的检测从而对斑玉蕈菌株SIEF2632进行鉴定和检测。
本发明的一种斑玉蕈菌株SIEF2632的分子标记,是基因SCAR的分子特异检测标记,其PCR扩增的专用引物是SIEF2632F/R,其中:
SIEF2632F是:5' AACACTGAATCATCCTCCTC 3';
SIEF2632R是:5' AGTCGCCATGATGCTTTT 3';
PCR产物大小为397bp。
扩增出的SCAR片段序列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09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siRNA复合物
- 下一篇:降解木质纤维质生物质的组合物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