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生产脱脂褐煤蜡联产树脂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0441.3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6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胜;罗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靖众一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73/00 | 分类号: | C10G73/00;C09F1/02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姜开远 |
地址: | 65500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生产 脱脂 褐煤 联产 树脂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连续生产脱脂褐煤蜡联产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褐煤蜡在平转浸出器中用有机溶剂连续浸取,脱除树脂回收溶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浸取:将粒度为0.5~3mm的褐煤蜡连续加入常压状态下的平转浸出器(1)中,褐煤蜡在其中平行转动;按褐煤蜡与新鲜有机溶剂重量比1: 1~1.5的比例将有机溶剂从褐煤蜡平转的反方向连续喷入,有机溶剂与褐煤蜡颗粒逆流接触;流入平转浸出器(1)底部的有机溶剂被循环泵抽出重新喷在褐煤蜡上,如此按浓度梯度逆流传质、循环浸取150~240min后,富含树脂的有机溶剂进入富树脂溶剂罐(3)中,脱脂后的褐煤蜡进入熔蜡罐(108);所述的有机溶剂为苯、甲苯或乙酸乙酯,或者是乙酸乙酯与苯或甲苯的混合物;
B、脱脂褐煤蜡脱溶:脱脂褐煤蜡在熔蜡罐(108)熔融后,蜡液经预热后送入脱溶装置,脱溶后送入脱脂蜡储罐(204),送去成型,获得脱脂褐煤蜡成品;
C、树脂脱溶:将富树脂溶剂罐(3)中的富含树脂的有机溶剂导入旋液分离系统,实现褐煤蜡与富含树脂溶液分离,回收的褐煤蜡送入平转浸出器(1),富含树脂溶液经预热送入蒸发系统,经一蒸、二蒸两步蒸发工序和汽提工序,脱除其中的溶剂,获得副产品树脂;
D、蒸发气体回收:A、B、C步骤脱溶时产生的含溶剂蒸汽、自由气体汇集到冷凝系统,所回收溶剂送入溶剂供应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A步骤所述的褐煤蜡进入平转浸出器(1)时的环境温度为10~20℃,所述的有机溶剂的温度为13~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A步骤所述的褐煤蜡蜡与新鲜有机溶剂的重量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B步骤所述的脱脂褐煤蜡熔融后预热至90~100℃送入脱溶装置,脱溶装置以饱和蒸汽间接加热,以过热蒸汽直接汽提,在绝对压力0.03Mpa下脱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C步骤所述预热的温度为90~100℃,一蒸为升膜长管蒸发、二蒸为降膜长管蒸发,均采用饱和蒸汽加热,汽提采用饱和蒸汽间接加热、过热蒸汽直接汽提;一蒸、二蒸、汽提操作在绝对压力0.03Mpa下蒸发脱溶。
6.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生产脱脂褐煤蜡联产树脂方法的装置,包括溶剂周转罐(112)、浸出系统、脱脂蜡脱溶系统、树脂脱溶系统、真空系统(111)、蒸汽分配器(301),其特征是:浸出系统包括送料装置、出料装置、平转浸出器(1),平转浸出器(1)出口通过送料装置连接存料罐(101),溶剂周转罐(112)通过新鲜溶剂泵(114)、溶剂冷凝器(106)通入平转浸出器(1),溶剂循环泵(104)入口端连接平转浸出器(1)底部、出口端通入平转浸出器(1)上部的循环溶剂入口;平转浸出器(1)的富树脂溶剂出口通过富树脂溶剂抽出泵(103)连接旋液分离器(105),平转浸出器(1)的脱脂蜡出口通过出料装置连接熔蜡罐(108);脱脂蜡脱溶系统包括脱溶机(2)、分离器(201)、过热蒸汽加热器(202)、脱脂蜡储罐(204),熔蜡罐(108)通过加热器(110)连接脱溶机(2),脱脂蜡储罐(204)通过喷粉泵(212)工艺连接成型、包装机组;树脂脱溶系统包括富树脂溶剂罐(3)、一级蒸发器(304)、二级蒸发器(306)、汽提塔(307),旋液分离器(105)通入富树脂溶剂罐(3),富树脂溶剂罐(3)通过加热器(303)连接一级蒸发器(304),一级蒸发器(304)经一蒸闪发箱(305)连接二级蒸发器(306),二级蒸发器通入汽提塔(307)的上端,汽提塔(307)的出料端连接树脂罐(310),富树脂溶剂罐(3)通过回渣泵(311)通入平转浸出器(1)的进料口;真空系统(111)对应脱溶机(2)、一级蒸发器(304)、二级蒸发器(306)、汽提塔(307),蒸汽分配器(301)分别连接脱溶机(2)、过热蒸汽加热器(202)、加热器(303)、一级蒸发器(304)、二级蒸发器(306)、汽提塔(307)、过热蒸汽加热器(3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靖众一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曲靖众一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04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