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坐式个人运输载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1515.1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1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沈轩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3/04 | 分类号: | B62K13/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刘佳斐;蔡胜利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个人 运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载具,尤其指一种可两轮或三轮使用的坐式个人运输载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个人运输载具,请参阅图10所示,其包含有一底盘91、两车轮92、一支撑架构93、一支撑致动器94、一座椅95、一辅助轮臂96及一辅助轮97;两车轮92分别设于底盘91的左右两侧;支撑架构93枢设于底盘91上,并与底盘91共同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支撑致动器94设于底盘91与支撑架构93之间;座椅95设于支撑架构93的顶面;辅助轮臂96的一端与支撑架构93相枢设;辅助轮97设于辅助轮臂96的另一端。
使用时,辅助轮97可抵靠于地面形成三轮模式,以使用于状况不佳的路面,并达到稳定车身及提升安全性的功效;请参阅图11所示,或是辅助轮97可离开地面而形成两轮模式,在车辆行驶状况稳定时,提升灵活性及机动性。
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然而,前述的个人运输载具虽可切换成两种模式,但是在切换过程中,若使用者仍坐在座椅上则可能会发生危险;以三轮模式切换成两轮模式为例,切换时,支撑致动器94会将支撑架构93向前拉动,而支撑架构93会斜向上地向前拉动辅助轮臂96,以使辅助轮97离地;然而,三轮模式时,座椅95的重心位于轮轴后方,而随着支撑致动器94拉动支撑架构93,座椅95的重心也会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最后重心移动至轮轴的上方而达到稳定的两轮状态;但是,前述过程中,支撑致动器94向前拉动支撑架构93的瞬间,辅助轮97便会立刻离地,但此时重心仍离轮轴有一段距离,因此若这时使用者仍坐在座椅上,则使用者的体重便会立刻产生一极大的向后力矩,而可能会导致车子后仰翻覆;而从两轮模式切换成三轮模式时亦是如此。
因此,前述的个人运输载具于切换模式时,使用者势必要先起身站立,待切换完毕后始能坐回座椅,而此举便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坐式个人运输载具,以可让使用者坐在座椅上切换模式。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坐式个人运输载具,其中包含:
一底盘,该底盘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车轮;
一支撑架构,其设于底盘的顶面,且包含有一前连杆组、一后连杆组及一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与底盘相互平行,且底盘、前连杆组、后连杆组及支撑平台形成四连杆机构;
一支撑致动器,其两端分别枢设底盘与支撑架构;
一座椅,其设于支撑平台上;
一结合架,其设于底盘的顶面;
一辅助轮架构,其设于结合架上,且包含有一上连杆组、一下连杆组及一辅助轮臂,辅助轮臂与结合架位于相对两侧,且结合架、上连杆组、下连杆组及辅助轮臂形成四连杆机构;
一辅助轮致动器,其两端分别枢设支撑架构及辅助轮架构;
一辅助轮,其设于辅助轮臂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从三轮模式切换至两轮模式时,重心移动及辅助轮移动系分成两个不同阶段进行,首先重心移动时,支撑致动器推动支撑架构的四连杆机构,以移动座椅的重心,同时辅助轮致动器推动辅助轮架构,使辅助轮保持抵靠于地面;待支撑架构移动到定位后,接着支撑致动器不动,而辅助轮致动器拉动辅助轮架构,以将辅助轮收起;藉此移动重心时,辅助轮仍抵靠于地面,因此纵使使用者乘坐于座椅上,亦可稳固地移动重心,而当辅助轮离开地面时,座椅的重心已调整至轮轴的上方并保持不动,进而避免使用者的体重造成过大的力矩而导致本发明翻覆;本发明藉此在切换模式的过程中,使用者仍可乘坐在座椅上而无需起身站立,进而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及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部分元件的三轮模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部分元件的模式切换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部分元件的两轮模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部分元件的两轮模式时前倾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部分元件的两轮模式时后倾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搭配操控杆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现有技术的坐式个人运输载具的三轮模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11是现有技术的坐式个人运输载具的两轮模式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15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 下一篇:管板组合式非道路四轮卡丁车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