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千斤顶及其举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8149.2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3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汪仁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08 | 分类号: | B66F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吴宝泰;何宜章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千斤顶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汽车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顶本体(10)和可拆顶头(20),所述千斤顶本体(10)的顶部设置有固定顶头(14),所述可拆顶头(20)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顶头(14)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顶头(14)和可拆顶头(20)均具有门式结构,且所述可拆顶头(20)卡设于所述固定顶头(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顶头(14)包括固定顶头支撑板(15)和固定顶头侧板(16),所述固定顶头支撑板(15)上设置有定位槽(17),所述可拆顶头(20)包括可拆顶头上支撑板(21)、可拆顶头侧板(23)和可拆顶头下支撑板(22),所述可拆顶头侧板(23)位于可拆顶头上支撑板(21)两侧,所述可拆顶头下支撑板(22)设置于可拆顶头(20)内腔中所述可拆顶头侧板(23)之间,所述可拆顶头下支撑板(22)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17)相对应的定位凸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7)设置于所述固定顶头支撑板(15)的外表面且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顶头侧板(16)相垂直,所述定位凸棱由可拆顶头下支撑板(22)的下表面向外突出设置且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定位槽相同,所述定位凸棱能够卡嵌于所述定位槽(17)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顶头侧板(23)间的内壁间距等于或略大于固定顶头侧板外表面间的间距,所述可拆顶头以可拆顶头侧板的内壁紧贴固定顶头侧板外壁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顶头上,同时可拆顶头下支撑板(22)贴合于固定顶头支撑板(15),可拆顶头下支撑板(22)上的定位凸棱嵌入固定顶头支撑板(15)上的定位槽(17)内。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顶头上支撑板(21)与可拆顶头侧板(23)为一体结构,所述固定顶头支撑板(15)与固定顶头侧板(16)为一体结构,所述可拆顶头下支撑板(22)与可拆顶头侧板(23)以焊接方式或一体成形方式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顶头上支撑板(21)的表面上设置有定位槽(24),所述定位槽(24)沿可拆顶头上支撑板(21)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本体(10)具有剪式结构,包括底座(11)、升降臂(12)、丝杠(13)和所述固定顶头(14),所述升降臂(12)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11),中部连接所述丝杠(13),顶部连接所述固定顶头(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12)具有四段,相互铰接连接成菱形结构,所述升降臂(12)的底端铰接于所述底座(11),所述升降臂(12)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顶头(14),所述升降臂(12)的中部沿菱形对角线在每两段铰接处由可旋转的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杠(13)。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汽车千斤顶进行汽车的举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车型结构选择合适规格和结构尺寸的可拆顶头;
(2)将所述可拆顶头安装于千斤顶本体之上;
(3)拧动千斤顶本体上的丝杠,实现汽车举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81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神经网络二次优化的二类水体大气校正方法
- 下一篇:电梯曳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