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链条涨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77084.8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喜;姜继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中本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08 | 分类号: | F16H7/0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 |
地址: | 3176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发动机 链条 涨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涨紧器,特别是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链条涨紧器。
背景技术
涨紧器是皮带、链条传动系统上常用的保持装置,其特点是保持皮带、链条在传动过程中可以拥有适当的涨紧力,从而避免皮带打滑,或避免同步带发生跳齿、脱齿而掉出,或者是防止链条松动、脱落,减轻链轮、链条磨损。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申请号:200820088944.9;授权公告号:CN201235905Y)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链条涨紧器的压紧螺钉,设置在涨紧器的壳体上,该压紧螺钉包括开有外螺纹的连接部和呈棱柱状的安装部,安装部的端部上开有凹槽,连接部和安装部之间具有圆形的压片,且压片的直径大于安装部的外径,连接部、压片和安装部三者连为一体。连接部和安装部之间的压片在压紧螺钉连接到壳体上后,将密封圈压紧在壳体上,从而起到密封作用,可以防止涨紧器内部油溅出和外部灰尘、异物进入影响涨紧器正常工作。
但在这种涨紧器中,需要在涨紧器壳体上另外开设螺纹以使压紧螺钉的连接部能连接在涨紧器壳体上;另外,还需要密封圈进行密封,因此,其加工较为麻烦,零部件数量较多,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摩托车发动机链条涨紧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链条涨紧器,包括具有呈圆柱形内腔的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呈杆状的顶杆,所述的顶杆的一端伸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与顶杆的伸出端相对的一侧处具有与内腔的轴线平行设置且与内腔相连通的条形通孔,所述的条形通孔中部处具有环形凸肩,本涨紧器还包括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堵头,所述的堵头包括呈片状的头部和呈柱状的插入部,所述的插入部的一端固连在头部的中部,所述的插入部以紧配合方式位于环形凸肩内,所述的头部位于壳体外侧处。
使用时,将本涨紧器固定安装在发动机上,顶杆位于发动机内部且作用在发动机链条上对发动机的链条进行涨紧。安装后,条形通孔的外端位于发动机外部。发动机内装有润滑油且当发动机工作时,其内具有较大的气压。堵头的插入部以紧配合方式位于环形凸肩内,因此,堵头能将涨紧器封堵。在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内部的润滑油不会从条形通孔处向外泄露,发动机内的气体也不会从条形通孔处向外泄露。涨紧器外部的灰尘或其它异物也不会进入涨紧器中。
当将堵头的插入部插入条形通孔中时,由于堵头的头部位于壳体的外侧,对堵头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堵头不会全部插入条形通孔中。因此,当需要将堵头从涨紧器壳体上拆卸下来时,只需用手或工具抠动头部,将堵头从条形通孔中拔出。
在对涨紧器进行封堵时,直接将堵头的插入部紧配合在环形凸肩中,无需在条形通孔内开设螺纹,更不需要增设密封圈以对条形通孔进行封堵,使得本涨紧器的零部件数量较少,加工方便。相比于将原有螺栓拧进条形通孔中,本涨紧器在对涨紧器壳体进行封堵时,只需插入堵头即可,其安装效率明显提高。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链条涨紧器中,所述堵头的插入部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卡扣在环形凸肩上。当堵头插入条形通孔后,堵头插入部的环形凹槽处将以紧配合方式位于环形凸肩处。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链条涨紧器中,所述的插入部的头部呈锥形。这样,堵头的插入部能更为容易的插入壳体内。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链条涨紧器中,所述的环形凸肩上靠近壳体外部的一端处具有导向面。堵头的插入部能更为容易的经过环形凸肩并插入壳体内。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链条涨紧器中,所述环形凹槽的直径比环形凸肩的内径大0.1至0.6毫米。这里的尺寸比较是将堵头从壳体内拔出后,堵头上的环形凹槽的直径比环形凸肩的内径大0.1至0.6毫米,这样,堵头与环形凸肩之间的紧配合效果较为理想。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链条涨紧器中,所述环形凹槽的直径比环形凸肩的内径大0.3毫米。当环形凹槽的直径比环形凸肩的内径大0.3毫米时,堵头与环形凸肩之间的紧配合效果较为理想。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链条涨紧器中,所述的堵头的环形凹槽的形状与环形凸肩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堵头的头部抵靠在壳体的条形通孔外侧处。当堵头插入壳体内后,环形凹槽和堵头的头部均对堵头起到定位作用,使堵头能较为稳定的位于壳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中本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玉环中本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70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边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屋面瓦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