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鹅掌楸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1360.8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1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沿友;赵玉国;乔韡轶;姜猛;王金田;刘彩;赵宽;邢德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姜氏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纵联律师事务所 32253 | 代理人: | 戴勇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昆明市高***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鹅掌 人工 种子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农业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交鹅掌楸人工种子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鹅掌楸,又称马褂木、鸭脚木、九层皮、枫荷树等,是木兰科鹅掌楸属的植物。该属现在仅存两种,即分布于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从东部的浙江、福建延伸到西南部的云南、中越边界的鹅掌楸和分布于美国东部的北美鹅掌楸。鹅掌楸属植物在被子植物分类地位中处于较原始的位置。虽然分布区广,但目前多呈小群体分布。其中分布于中国境内的鹅掌楸已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树种。
中国鹅掌楸干形通直、树形美观;叶形奇特,叶片宽大,微凹,两侧通畅格局有一裂片,先端截形,叶形俨然如中国古装“马褂”一般,故俗称马褂木;春天枝条顶端开淡黄色大型花朵,其状如杯似碗,光灿悦目,观赏价值高,果实圆锥形,亦极美观。该树种对二氧化硫和氯气有较强的抗性,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另外,鹅掌楸属植物木材淡红褐色,纹理通直,色泽美观,结构细密,材质轻软,刨面光洁,适合于用作胶合板、纸浆、家具以及室内装饰用材,也可以用于建筑、造船等,经济价值极高,也是重要的用材树种。
作为世界珍稀名贵观赏风景树的北美鹅掌楸,同样树姿挺秀,叶形美丽,树形端正,树序整齐,花大而美。老龄树枝条平展,或微向下垂。每届花期,琼英压树,翠帷覆地,绮丽优雅。但两树种均存在天然结实率仅有1%左右,有性繁殖能力差的缺陷,种苗无法满足生产用种苗的需要。
用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获得杂种,即为杂交鹅掌楸。杂交鹅掌楸,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不仅树形比亲本更加通直,花叶更加幽丽,媲美众芳,俯视众卉;而且生长也更加迅速。同时该树种无其他树种果毛飞散造成的空气污染。
目前,杂交鹅掌楸苗木“供不应求”。南京农业大学已成功地开发出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技术。但是,这项技术的实施仍然还不能满足当前生产上对杂交鹅掌楸苗木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发出更高效地杂交鹅掌楸苗木生产技术。人工种子的生产,无疑将有效地提高杂交鹅掌楸苗木的生产效率。
人工种子其实质是将组织培养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生长力的外植体即体细胞胚或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部分包裹在能提供养分的胶囊里,并在其外加裹一层具有保护功能和防止机械损伤的外壳,构成一种类似于种子的结构,具有天然种子发芽出苗的功能。相比天然种子,人工种子可以不受季节、环境各方面天然条件的限制来进行大规模大批量高效制作生产,使得农业生产的择时播种成为可能。相比于试管苗,人工种子体积小,运输及保存方便,成本低廉,减少了移栽驯化过程。因此,开发出杂交鹅掌楸人工种子的制作技术,将大大提高杂交鹅掌楸的种植规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交鹅掌楸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以提高杂交鹅掌楸种苗生产效率,满足当前生产上对杂交鹅掌楸苗木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杂交鹅掌楸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培养杂交鹅掌楸子叶胚
待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长至子叶胚时,从培养基中取出子叶胚,无菌接种在子叶胚生长培养基上培养;所述子叶胚生长培养基的pH为5.8,成分为MS+IAA0.5mg/L+ZT2mg/L+谷氨酸400mg/L+3.0%蔗糖+0.7%琼脂;培养条件为以LED红光为光源,在光强35μmol·m-2·s-1条件下光照14小时;
步骤二,制作杂交鹅掌楸子叶胚胶囊
配制杂交鹅掌楸人工胚乳,并进行灭菌处理;将无菌的人工胚乳和CaCl2溶液分别置于不同烧杯中;在无菌环境下,将在所述子叶胚生长培养基生长7天后的子叶胚放入所述人工胚乳中,每毫升人工胚乳中含有1个子叶胚;然后用内径4mm的吸管将一个子叶胚连同人工胚乳一起吸入,滴至CaCl2溶液中,每滴体积0.8ml,固化10min后,形成杂交鹅掌楸子叶胚胶囊;
所述的人工胚乳为海藻酸钠水溶胶,成分为4.0%海藻酸钠+MS+NAA0.4mg/L+2,4-D0.2mg/L+3.0%蔗糖;
步骤三,制备杂交鹅掌楸人工种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姜氏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大学,未经云南姜氏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13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绕线机的上料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中高浓污泥调质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