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油缸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4291.6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闯;钟志伟;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油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油缸。
背景技术
液压油缸是将液压能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的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液压油缸一般包括由缸筒、缸底、缸顶、活塞杆和活塞,其中,缸底和缸顶分别设置于缸筒的底部和顶部两个出口,活塞杆的第一端(伸入端)通过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缸筒内,活塞杆的第二端位于缸顶外侧,活塞杆的第一端连同活塞与缸底之间形成无杆腔,活塞杆第一端连同活塞与缸顶之间形成有杆腔,这样当无杆腔进油,有杆腔回油时,活塞杆作伸出运动,反之,活塞杆作缩回运动。
在使用过程中,液压油缸通常作为液压系统的执行机构,在一些应用场合,例如在工程机械领域中,为了避免液压油缸在完成动作后在负载的作用下出现自伸缩现象,一般在液压油缸的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上设置液压锁或者平衡阀等元件。在工作过程中,当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回油,且在活塞杆缩回到位时,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内的高压油被封闭,这种情形下,若控制液压油缸伸出,由于液压锁或者平衡阀的存在,无杆腔的进油状态可能稍早于有杆腔的回油状态,因而在液压锁或者平衡阀未打开之前,有杆腔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易造成与有杆腔连接的液压胶管爆管,或者使油缸密封件损坏,从而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针对现有的上述不足和缺陷进行改进,以便更加适应使用需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液压油缸,以便能够有效降低有杆腔内的封闭油压,提高液压油缸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具体地,该液压油缸包括缸筒、缸底、活塞杆和活塞,还包括第一卸荷活塞、第二卸荷活塞,其中:所述活塞在其前后方向上贯穿设置有卸荷通道,所述第一卸荷活塞和所述第二卸荷活塞分别位于所述卸荷通道的前侧出口处和后侧出口处,且所述第一卸荷活塞和所述第二卸荷活塞之间相连于所述卸荷通道内且浮动设置;所述卸荷通道的前侧出口处形成有可与所述第一卸荷活塞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面,所述卸荷通道的后侧出口处形成有可与所述第二卸荷活塞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面;在所述活塞杆伸出时,所述第二卸荷活塞与所述第二密封面密封配合,在所述活塞杆缩回且未缩回到位时,所述第一卸荷活塞与所述第一密封面密封配合,在所述活塞杆缩回到位时,所述第二卸荷活塞与所述第二密封面之间形成卸荷间隙直至有杆腔的压力降至预定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卸荷活塞的后端与所述缸底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卸荷活塞与所述第一密封面密封配合时,所述第二卸荷活塞的后端超出所述活塞的后端面,所述第二卸荷活塞与所述第二密封面密封配合时,所述第二卸荷活塞的后端未超出所述活塞的后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卸荷活塞包括可与所述第一密封面密封配合的第一活塞体,所述第二卸荷活塞包括可与所述第二密封面密封配合的第二活塞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活塞体前侧的活塞轴,所述活塞轴伸过所述卸荷通道与所述第一活塞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活塞杆伸入端的端面侧,所述卸荷通道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中心位置,所述活塞中设置于所述卸荷通道的前侧出口连通的内腔,所述内腔与有杆腔之间设置有连通油路。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轴的前侧设置有螺杆,所述第一活塞体在其前后方向上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纹孔并与其形成螺旋副,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纹孔的一端设置有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轴的前侧与所述第一活塞体的后侧之间在环绕所述螺杆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伸入端,所述卸荷通道设置于所述活塞上位于所述缸筒内壁与所述活塞杆伸入端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轴的前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活塞体的后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孔形成螺旋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42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