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6729.4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3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宏志;佐伯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K25/16 | 分类号: | B62K25/16;B62K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骑跨式 车辆 前轮 支承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骑跨式车辆的利用前臂以摆臂方式支承前轮的前轮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像上述那样,作为机动两轮车等的前轮支承构造,存在利用可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前臂的摆臂方式。
上述摆臂方式的前轮支承构造在日本特开平2-189295号公报中有所公开,上下一对平行的连杆构件以能够在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车身上。上下的连杆构件向前方延伸至前车轴附近,在连杆构件前端部借助连结构件支承前车轴。
在以往的摆臂方式中,在沿着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上下一对连杆构件的前端部对前轮进行支承,因此,必须提高由上下的连杆构件构成的连杆机构整体的刚性,而车辆前部的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制动杆附近的构造轻量且紧凑的驻车制动装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支承前臂的车身构成构件的刚性抑制得较低、能够使车辆轻量化的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包括:前臂,其用于支承前车轴,并且自前车轴支承部分向后方延伸;连杆构件,其是在比上述前轮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连结在上述前臂的后端部的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两处的上下一对连杆构件,该一对连杆构件以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的状态向后方延伸,该一对连杆构件的各后端部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连结于车身构成构件;以及前悬挂机构,其用于抑制上述前臂的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制动时对前轮施加的几乎全部的荷重(来自路面的反作用力)以前臂的长度方向上的压缩负荷的形式承受,能够实现提高耐久性及减轻车身前部向下方下降的前部首倾现象。详细说明如下。
(1)在制动时,前轮的轮胎自路面承受朝向车身后方的阻力(反作用力),该阻力分解为向压缩前臂的方向作用的力、及与前臂延伸的方向的垂直的力。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前臂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因此来自路面的几乎全部的上述阻力成为沿前臂的轴线方向(压缩方向)朝向后方的力。最终,在制动时,会对支承前臂的车身构成构件作用从前方朝向后方的力。因而,与在制动时作用上下方向上的力的以往构造相比,能够降低支承前臂的车身构成部分的刚性,能够谋求轻量化。
(2)由于是利用前悬挂机构抑制前臂转动的构造,因此,与抑制连杆构件的转动的构造相比,能够降低作用于连杆构件的弯曲方向上的力,能够降低连杆构件的刚性,能够谋求轻量化。
(3)由于前臂和连杆构件之间的连结位置配置在比前轮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将用于抑制前臂转动的前悬挂机构尽量向后方配置,能够谋求重心的集中化。此外,通过将前臂和连杆构件之间的连结位置配置在比前轮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从而不必为了前轮转向而将连杆构件形成为弯曲形状,而能够将需要多根的连杆构件的构造简化为直线形状。
(4)由于来自路面的几乎全部的阻力作用在前臂的轴线方向上,因此,不必为了防止车身前部向下方下沉的前部首倾而加大(加硬)前悬挂机构的弹簧力、减震力。即,由于前部首倾的影响较小,因此,能够为了提高乘坐舒适性而专门设定弹簧力、减震力。
本发明能够除了上述前轮支承构造之外,还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a)上述前悬挂机构弹性地支承上述前臂的后端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减轻了对连杆构件施加的负荷,因此,能够允许降低连杆构件的刚性而能够实现车辆的轻量化。即,通过弹性地支承前臂的后端部,从而能够使前悬挂机构的主体部靠近车身中心、或者使在前悬挂机构的主体部到前臂的整个范围内配置的缓冲机构小型化,能够简化构造。
(b)连接上述前臂和上述连杆构件之间的转动连结点、上述前车轴的线相对于水平线倾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前悬挂机构吸收冲撞时的能量。例如,在障害物从前方冲撞于前轮时,由于前臂倾斜,从而冲撞力分解为朝向前臂的轴线方向和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前悬挂机构吸收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力的冲击,从而能够抑制冲撞时的冲击。此外,轴线方向上的力以压缩负荷的形式传递到车身,从而与产生弯曲负荷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对冲击的抵抗。
(c)连接上述前车轴、上述前臂和上述连杆构件之间的转动连结点、以及上述连杆构件与上述车身构成构件之间的转动连结点的线构成为凸起的山形状或者字母L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上述技术方案(b)同样,能够有效地利用前悬挂机构吸收冲撞时的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67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料绣做打褶装置
- 下一篇: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