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连接侧面结构和车顶纵梁的结构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0585.X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8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金石柱;李泳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2D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 侧面 结构 车顶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美国法典第35卷第119章,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4月19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办公室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043242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本公开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连接车顶纵梁(roof rail)的结构和方法,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使用用于连接侧面结构的结构将车顶纵梁连接至车身的侧面内板的结构和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包括车身和底盘。车身形成车辆的外观,底盘是机械装置安装在其中的部分。
作为车身的组成元件,侧面结构(诸如侧面内板、侧面外加固板)不仅维持车身的侧向侧面的外观,而且通过增加车身的侧向侧面的刚性而保护乘客免受外部冲击。
近年来,随着对具有更多限制的乘客安全性的兴趣变得更高,已主动进行研究以通过加强车身的侧向侧面部来改善乘客的安全性,车身的侧向侧面部分在车辆事故过程中比车身的前侧或者后侧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
参照图1,在相关技术中在侧面局部装配时组装车身的方法包括:在主弓背处理(main buck process)中预先组装侧面内板(未示出)、连接至侧面内板外部的侧面外加固板2、侧面外内板3、以及侧面外板4,然后与底板1和车顶纵梁5、以及车身的上部上的顶板6组装在一起。
然而,如图1至图3中示出的,当侧面结构和车顶纵梁5通过使用相关技术中的方法彼此连接时,侧面结构和车顶纵梁之间的连接部分以不具有横截面的简单凸缘接合形成,并且从而侧面内部加固部分7与车顶纵梁5断开,没有被连接至车顶纵梁5。
因此车辆的侧向侧面部分在碰撞和刚性试验时会过分变形,并且从而不能保证乘客的安全性。
参照图2A,具有焊接孔8的延长板被连接至侧面结构与车顶纵梁5之间的连接部分以便解决上述结构问题并且改善性能。
然而,由于延长板9被加到侧面结构与车顶纵梁之间的连接部分,所以部件的尺寸变大并且车辆的重量增加,并且由于增加了焊接孔而导致焊接性能恶化。
发明内容
本公开已致力于提供用于连接侧面结构和车顶纵梁的结构和方法,该结构和方法通过在侧面结构之中使用所谓的侧面双弓背结构改善车身的侧向侧面部分的刚性,其中,在主弓背处理中在组装车辆的车身的时候,侧面内板和车顶纵梁被首先连接至彼此,然后侧面外加固板和侧面外板被连接至侧面内板的外部。
用于连接侧面结构和车顶纵梁的结构包括:底板,形成车身的底部;侧面内板,在车身的向上方向上被连接至底板的两侧表面;以及车顶纵梁,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被连接至侧面内板的上部,其中车顶纵梁的两端被分别连接至侧面内板的上部的外表面且与所述侧面内板的上部的外表面交迭。
侧面内板可包括:侧面内臂,具有以在纵向方向上突出的凹-凸形状形成的中心部;连接部分,以十字形(cross shape,交叉形状)形成,以便被连接至侧面内臂的上部,并且该连接部分具有下表面和上表面,所述下表面被连接至侧面内臂的上端且以突出的凹-凸形状形成以便具有与侧面内臂的横截面一致的形状,所述上表面被连接至车顶纵梁的端部且以突出的凹-凸形状形成以便具有与车顶纵梁的横截面一致的形状。侧面内加固部分被连接至侧面内臂和连接部分的外表面并且与侧面内臂和连接部分的外表面交迭,并且以突出的凹-凸形状形成以便具有与侧面内臂和连接部分的横截面一致的形状。
车顶纵梁的两端在车身的下部方向上被弯曲并且形成为突出的凹-凸形状以便具有与侧面内加固部分和连接部分的上表面的横截面一致的形状。
一种用于连接侧面结构和车顶纵梁的方法包括:将侧面内臂分别连接至底板的两侧表面,所述侧面内臂具有以在纵向方向上突出的凹-凸形状形成的中心部,所述底板形成车身的底部;将十字形的连接部分连接至侧面内臂的上部,所述连接部分具有下表面和上表面,所述下表面被连接至侧面内臂的上端且以突出的凹-凸形状形成以便具有与侧面内臂的横截面一致的形状,所述上表面被连接至车顶纵梁的端部且以突出的凹-凸形状形成以便具有与车顶纵梁的横截面一致的形状;将侧内部加固部分连接至侧面内臂和连接部分的外表面以便彼此交迭,所述侧内部加固部分以突出的凹-凸形状形成以便具有与侧面内臂和连接部分的横截面一致的形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将车顶纵梁连接至所述侧面内加固部分的上部和所述连接部分的上表面,车顶纵梁以突出的凹-凸形状形成以便具有与侧面内加固部分和连接部分的上表面的横截面一致的形状;将侧面外加固板连接至侧面内加固部分的外部;以及将侧面外板连接至侧面外加固板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05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