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机械、驾驶室及车门内部闩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0926.3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3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欧鹏程;高建峰;林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36 | 分类号: | E05B83/36;E05B8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机械 驾驶室 车门 内部 结构 | ||
1.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锁(1)、碰锁(2)和内开机构,所述门锁(1)和/或碰锁(2)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内开机构上,所述内开机构能够同时控制门锁(1)和碰锁(2)的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一复位部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上端与第一复位部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杆或第一复位部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上端铰接;所述门锁(1)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下端,且所述碰锁(2)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杆包括第一上连杆(41)和第一下连杆(42),所述第一上连杆(41)的下端和第一下连杆(42)的上端螺接,所述第一上连杆(41)的上端与第一复位部铰接,所述第一下连杆(42)的下端与门锁(1)的开锁机构相连,和/或所述第二升降杆包括第二上连杆(51)和第二下连杆(52),所述第二上连杆(51)的下端和第二下连杆(52)的上端螺接,所述第二上连杆(51)的上端与连杆组件铰接,所述第二下连杆(52)的下端与碰锁(2)的开锁机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部包括第一复位弹簧(31)、第一连杆(32)和弹簧固定支架(33),所述第一连杆(32)与车门铰接于第一铰接点(321),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1)和第一升降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32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1)的上端和第一升降杆的上端分别连在第一连杆(32)的两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1)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弹簧固定支架(33)上,所述连杆组件搭接在第一连杆(32)与第一升降杆相连接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部和连杆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同一侧或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二复位弹簧(67)、第三复位弹簧(66)、第四复位弹簧(65)、第一手柄(62)、第二连杆(61)、第三连杆(63)和第四连杆(64),所述第二连杆(61)、第三连杆(63)和第四连杆(64)与第一手柄(62)分别铰接于第二铰接点(611)、第三铰接点(631)和第四铰接点(641),所述第三连杆(6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61)的一端和第四连杆(64)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61)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一复位部上,第四连杆(64)的另一端与第二升降杆的上端铰接;第二复位弹簧(67)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手柄(62)上,第二端连接在第二连杆(61)上位于第二铰接点(611)与第三连杆(63)之间的部分;第三复位弹簧(66)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手柄(62)上,第二端连接在第三连杆(63)上位于第三铰接点(631)与第二连杆(61)之间的部分;第四复位弹簧(65)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手柄(62)上,第二端连接在第四连杆(64)上位于第四铰接点(641)与第三连杆(63)之间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锁为按压式结构,所述碰锁(2)为提拉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机构包括第二手柄(71)、第五连杆(72)、第六连杆(73)、第一拉线(7)、第二拉线(8)、第五复位弹簧(75)和第六复位弹簧(74),第五连杆(72)和第六连杆(73)分别与第二手柄(71)铰接于第五铰接点(721)和第六铰接点(731);所述第一拉线(7)的下端与门锁(1)相连,上端与第五连杆(72)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72)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杆(73)的一端活动连接,第六连杆(73)的另一端与第二拉线(8)的上端连接,第二拉线(8)的下端与碰锁(2)相连;所述第五复位弹簧(75)的一端连接第二手柄(71),另一端连接在第五连杆(72)上位于第五铰接点(721)与第一拉线(7)之间的部分,所述第六复位弹簧(74)的一端连接第二手柄(71),另一端连接在第六连杆(73)上位于第五连杆(72)与第六铰接点(731)之间的部分;所述门锁(1)和碰锁(2)都为提拉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092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