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不对称氢化合成手性胺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90964.9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0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贵;陈章培;陈木旺;郭冉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265/36 | 分类号: | C07D265/36;C07D241/44;C07B53/00;B01J3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刘阳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不对称 氢化 合成 手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仿生不对称氢化亚胺来合成手性含氮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手性含氮化合物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关键中间体,广泛地应用于材料化学、农药以及医药中间体的合成[1],因此得到许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方法来合成手性含氮化合物。仿生不对称氢化[2]具有原子经济性好、催化剂的活性高、反应速度快、产物的分离方便、副反应少等优点。鉴于手性含氮化合物在合成化学中的重要意义,发展一种高产率、高立体选择性的仿生不对称氢化方法合成手性亚胺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a)Ouellet,S.G.;Walji,A.M.;MacMillan,D.W.C.Acc.Chem.Res.2007,40,1327.(b)You,S.-L.
Chem.Asian J.2007,2,820.(c)Connon,S.B.J.Org.Biomol.Chem.2007,5,3407.(d)Rueping,M.;
Dufour,J.;Schoepke,F.R.Green Chem.2011,13,1084.(e)Vries,J.G.;N.Catal.Sci.Technol.
2011,1,727.(f)Zheng,C.;You,S.-L.Chem.Soc.Rev.2012,41,2498.(g)McSkimming,A.;Colbran,S.
B.Chem.Soc.Rev.2013,42,5439.
2.(a)Chen,Q.-A.;Chen,M.-W.;Yu,C.-B.;Shi,L.;Wang,D.-S.;Yang,Y.;Zhou,Y.-G.J.Am.Chem.Soc.
2011,133,16432.;(b)Chen,Q.-A.;Gao,K.;Duan,Y.;Ye,Z.-S.;Shi,L.;Yang,Y.;Zhou,Y.-G.J.Am.
Chem.Soc.2012,134,244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生不对称氢化合成手性胺的方法。本发明操作简便实用,原料易得,立体选择性高,产率好,且反应具有绿色原子经济性,环境友好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手性磷酸(CPA)作为手性催化剂,原位再生的二氢吡咯[1,2-a]并喹喔啉类化合物作为可循环氢源,过渡金属[Ru(II)]络合物作为再生催化剂,实现了一系列亚胺的不对称氢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仿生不对称氢化合成手性胺的方法,其催化体系为手性磷酸(CPA)作手性催化剂,原位再生的二氢吡咯[1,2-a]并喹喔啉类化合物作为可循环氢源,过渡金属[Ru(II)]络合物作为再生催化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所述R1、R2为C1-C10的烷基;苯基及含有取代基的苯环,取代基为F、Cl、Br、Me、MeO中的一种取代基或二种取代基;
所述R3为苯基及含有取代基的苯环;
所述R4、R5、R6、R7、R8、R9、R10、R11分别为氢、C1-C6烷基、芳基或C7-C12的取代芳基,取代基为CF3、Cl、Br、Me、MeO中的一种取代基或二种取代基。
所述CPA是八氢联萘酚骨架或联萘酚骨架的手性磷酸,Ar为1-位萘基、苯及含有取代基的苯环,取代基为F、Cl、CF3、Me、MeO中的一种取代基或二种取代基。
合成手性胺的反应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0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