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乘员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3335.1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3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内田哲也;马场纪佳;大夹纯一;土井章二;辻口光弘;本村真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 | 分类号: | B60R21/013;B60R2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朱胜;陈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乘员 保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保护车辆的乘员免受车辆碰撞的车辆乘员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JP2006-088912A(US2006/0069483A1)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安装在车辆中以保护车辆的乘员免受车辆碰撞的车辆乘员保护系统。该车辆乘员保护系统例如包括安全气囊和预张紧器(pretensioner)。安全气囊在车辆碰撞时展开以保护乘员。在车辆碰撞期间乘员向前移动之前,预张紧器出于保护目的而束缚(保持)乘员。
传统的车辆乘员保护系统包括传感器和碰撞确定部。传感器检测车辆碰撞。根据来自该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碰撞确定部确定是否发生了车辆碰撞。当碰撞确定部推断出发生了车辆碰撞时,该碰撞确定装置激活诸如安全气囊和预张紧器的保护部件。
近年来,要求车辆乘员保护系统不仅可应用于前后碰撞和横向碰撞,而且还可应用于斜前方碰撞(斜向碰撞)。在斜向碰撞中,碰撞对象在车辆的倾斜方向上(在从斜前方点到车辆的方向上)碰撞车辆。例如,如果与车辆的前门发生斜向碰撞,乘员由于惯性而朝向碰撞对象(碰撞现场(collision spot))相对移动。这样的乘员移动使得碰撞对象(碰撞现场)与乘员之间的间隙(clearance)减小。这可能增大乘员所承受的损伤值。当发生上述斜向碰撞时,通过激活预张紧器以在碰撞对象与乘员之间提供充分间隙来抑制乘员所承受的损失值的增大,这是有益的。
然而,传统的车辆乘员保护系统在与横向碰撞相同的条件下提供斜向碰撞期间的乘员保护。换句话说,以与横向碰撞相同的方式应对斜向碰撞。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在斜向碰撞期间无法充分保护乘员。特别地,可能无法充分抑制由于乘员的移动所引起的损伤值的增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提高的确定性提供车辆碰撞期间的乘员保护的车辆乘员保护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的发明人已发现前方传感器与后方传感器相比较早进行与车辆碰撞有关的确定,并且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中的车辆乘员保护系统,其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移动约束装置和碰撞确定部。该车辆具有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即,第一侧部是车辆的左侧和右侧之一。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相比位置更靠近车辆的乘员的乘员座位。第一传感器布置在第一侧部并且位于乘员座位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即,纵向方向)上的前方或侧面,以检测车辆的宽度方向(即,横向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的碰撞。第二传感器布置在第一侧部,并且位于第一传感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以检测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碰撞。移动约束装置是为乘员座位设置的以约束乘员座位上的乘员而使其不从乘员座位离开。碰撞确定部将来自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来自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分别与第一确定阈值和第二确定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发生了碰撞。当在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信号没有超过第二确定阈值的情形下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信号超过第一确定阈值时,碰撞确定部推断出发生了碰撞并且激活移动约束装置。
更具体地,当在位于后方的第二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或信号值)未超过其确定阈值的情形下位于乘员座位的侧面或前方的第一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或信号值)超过其确定阈值时,进行与车辆碰撞有关的确定。
当发生斜向碰撞时,位于相对前方的传感器(等同于第一传感器)与位于相对后方且远离碰撞点的传感器(等同于第二传感器)相比较早接收到碰撞的影响并且允许其检测信号超过其确定阈值。换句话说,可以仅根据位于相对前方且靠近碰撞点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进行与斜向碰撞有关的确定。此外,由于在不必使用位于相对后方的传感器的情况下仅根据位于相对前方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与斜向碰撞有关的确定,因此可以以提高的及时性来进行与斜向碰撞有关的确定。这使得能够以提高的及时性提供车辆乘员保护。
随后,当碰撞确定部推断出发生了碰撞时,该碰撞确定部激活移动约束装置。然后,该移动约束装置约束乘员座位上的乘员的移动并且在乘员与碰撞现场之间提供充分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电装;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3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