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登山钩及其加工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01313.5 申请日: 2013-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3740991A 公开(公告)日: 2014-04-23
发明(设计)人: 钱年丰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市鄞州天鹰铝制品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22C21/10 分类号: C22C21/10;C22C1/02;C22C1/06;C22F1/053;A63B29/02
代理公司: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代理人: 张向飞
地址: 315100 ***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登山 及其 加工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登山工具,特别是一种登山钩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也称高山探险)、竞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登山工具是登山者的必备用品,登山工具要适应登山运动的环境条件,在设计、选材、用料、制作上要尽量使其轻便、坚固、高效,并能一物多用。经常出外进行登山野营活动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从医学角度来说,它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五个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登山钩是比较常用的登山工具,登山钩又名登山扣,爬山扣等。现有技术中,登山钩一般采用铝合金制作而成,亦可采用铜、铁、不锈钢制作。登山钩应用于多种行业,不同用途其款式众多,除了一般的D形、圆环形、葫芦形外还可制作成心形、苹果形、酒瓶形、房屋形等等,其表面可氧化不同颜色,丝印不同字母、图案等。铝合金登山钩由于它的轻便、防腐蚀、防锈等优点,受到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喜爱。不仅如此,登山钩如今在体育用品领域应用广泛,如不锈钢三角形登山钩可被用于沙袋吊绳上,能应付高强度的拉伸。

现有上述提到的登山钩大体上包括半封闭型钩体和活动杆,钩体的横截面形状呈椭圆形,钩体上设有缺口,活动杆下端与钩体的下端铆接,活动杆的上端与钩体的上端配合。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发现钩体长期使用下来会产生变形,且在钩体与活动杆下端的铰接处容易断裂(具体地说是:钩体与活动杆下端相配合的部分里,截面积最小的钩体处最容易发生断裂),钩体与活动杆下端相配合的部分是整个登山钩的薄弱环节。综上,现有的登山钩设计不合理,抗拉强度较小,影响登山钩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到用户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登山钩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抗拉强度大、使用寿命长的登山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抗拉强度大、使用寿命长的登山钩。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登山钩,包括“C”形钩体和呈中空结构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下端通过铰接销轴铰接连接在钩体末端上,所述钩体末端开设有与铰接销轴相配合的铰接孔,所述活动杆上端能扣合在钩体首端上,所述钩体末端设有“V”形抵靠缺口,所述活动杆内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下端抵靠在抵靠缺口内,安装板上端套设有用于使活动杆弹性回弹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活动杆内侧壁和安装板上端,在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活动杆始终具有朝向扣合方向的回弹力,所述钩体的外周面由面朝活动杆的内弧形面、背离活动杆的外弧形面以及对称平行设置在内弧形面与外弧形面之间的两扁平面环绕围成,所述钩体由连为一体且从首端至末端依次设置的首段、第一弧形过渡段、中段、第二弧形过渡段、末段构成,所述第一弧形过渡段首尾两端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L1大于第二弧形过渡段首尾两端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L2,所述抵靠缺口底部的横截面与安装板下端横截面相交于A点,当活动杆转动至内弧形面时,活动杆上端与内弧形面相交于B点,所述A点与B点相连形成直线Z,所述铰接孔横截面的中心C点与钩体首端位于直线Z的同一侧,所述C点与外弧形面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为L3,4.5mm≤L3≤6.5mm,所述C点与直线Z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为L4,0.3mm≤L3≤0.6mm。

在上述的一种登山钩中,所述活动杆上端安装有安装销轴,所述钩体首端开设有与安装销轴相配合的安装缺口。

在上述的一种登山钩中,所述钩体首端向安装缺口内延伸形成倒钩部,所述安装销轴能伸入安装缺口内并卡固在倒钩部与安装缺口底部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登山钩的加工工艺,所述登山钩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配料:按如下登山钩的各元素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配料,所述登山钩的各元素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Zn:5.1-6.1%,Mg:2.3-2.9%,Cr:0.18-0.28%,Cu:1.2-1.5%,Mn:0.3%,Si:0.4%,Fe:0.5%,Ti:0.2%,余量为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S2、熔炼:将配料好的合金加入熔炼炉内熔炼成铝液,并先后进行除气精炼,精炼后静置扒渣;

S3、铸造:将模具先进行预热,再将扒渣后的铝液调至浇注所需的温度铸造成铝合金圆铸棒;

S4、挤压:根据登山钩的断面设计,用反挤压机将加热好的圆铸棒从模具中反向挤压挤出成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天鹰铝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鄞州天鹰铝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13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