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莓色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13283.X 申请日: 2013-12-23
公开(公告)号: CN103725038A 公开(公告)日: 2014-04-16
发明(设计)人: 方亮;赵慧芳;吴文龙;闾连飞;李维林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9B67/02 分类号: C09B67/02;C09B61/00;B01J13/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黑莓 色素 微胶囊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黑莓色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属于微胶囊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黑莓作为重要的小桨果类果树,在欧洲许多国家有悠久而广泛的栽培历史。黑莓果品柔软多汁,风味独特,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黑莓果实中亚油酸、花青素、维生素E、γ-氨基丁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矿质元素硒(Se)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物质的含量异常丰富,被称之为“生命之果”。

黑莓果实富含色素,其主要成分为花色苷类物质,总花色苷含量在0.1%左右,其中矢车菊色素-3-O-配糖物约占80%,其次为天竺葵色素-3-O-配糖物等。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花色苷作为天然着色剂的潜力及其保健功能的研究成为热点。研究表明,花色苷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功能、能够降低血脂及肝脏中的脂肪含量、具有抗变异及抗肿瘤的作用,另外还能抑制胃溃疡、延迟血小板凝集、提高视力、改善微循环等。在欧洲很多国家,花色苷已作为合成色素的替代品,添加到食品中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泽。

与合成色素相比,天然色素在诸多方面尚不能尽如人意,特别是对光、热及pH的敏感性较高,对氧化、还原及微生物作用的敏感性较大,如何克服因此带来的褪色、变色等稳定性问题,是天然色素科研的重要课题。微胶囊化是提高色素稳定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方法是将色素封闭在囊膜内与外界环境隔离,可以改善其对光和氧等的稳定性。既能保持其固有特性,主要成分的稳定性,又能延长其活性的作用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黑莓色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采用此方法制作的黑莓色素微胶囊既能够有效防止黑莓色素的氧化;同时有效的保持了黑莓色素的有效活性。

本发明的黑莓色素微胶囊以黑莓色素为芯材,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壁材,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均质,保温一段时间,得到黑莓色素微胶囊溶液,之后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得黑莓色素微胶囊粉末。

本发明按照如下步骤制备上述黑莓色素微胶囊:

(1)将阿拉伯胶在50~60℃下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成质量浓度为4~5%的溶液。

(2)称取一定量的麦芽糊精溶解在上述的阿拉伯胶溶液,以壁材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1∶5~2∶5(质量比)配制成壁材溶液。

(3)在上述壁材溶液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黑莓色素,配制成芯壁比为1∶15~1∶20(质量比)的混合溶液。

(4)上述混合溶液在6000~7000r/min下均质10~15min后,在50~60℃保温搅拌30~45min,得到黑莓色素微胶囊溶液。

(5)将上述黑莓色素微胶囊溶液在进风温度为180~200℃,出风温度为80~100℃,进料温度为45~50℃的条件下喷雾干燥,制得黑莓色素微胶囊。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选用的壁材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要求、对人体无毒、遇水易释放,并采用适宜的微胶囊化方法将黑莓色素包覆在一微小且封闭的膜内,使之转化成易处理的粉末固体,保护敏感的黑莓色素,防止其被氧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5g阿拉伯胶溶解在60℃的100mL去离子水中,制成质量浓度为5%的溶液。称取12.5g的麦芽糊精溶解在阿拉伯胶溶液中,配制成壁材溶液。在壁材溶液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1g黑莓色素,得到的溶液在6000r/min下均质10min后,在60℃保温搅拌30min,得到黑莓色素微胶囊溶液。

将上述黑莓色素微胶囊溶液在200℃,出风温度为100℃,进料温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14.31g黑莓色素微胶囊粉末。

实施例2

将45g阿拉伯胶溶解在55℃的1000mL去离子水中,制成质量浓度为4.5%的溶液。称取150g的麦芽糊精溶解在阿拉伯胶溶液中,配制成壁材溶液。在壁材溶液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12g黑莓色素,得到的溶液在6000r/min下均质10min后,在60℃保温搅拌35min,得到黑莓色素微胶囊溶液。

将上述黑莓色素微胶囊溶液在180℃,出风温度为90℃,进料温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172.3g黑莓色素微胶囊粉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32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