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吸声隔音保温节能的预制墙体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15113.5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1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丁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泛亚微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316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声 隔音 保温 节能 预制 墙体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墙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吸声隔音保温节能的预制墙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工程建筑的墙体大量使用砖墙和灰渣砖墙,保温隔音效果差;为了改善保温隔音效果,一般采取加大砖墙和灰渣砖墙的厚度,使得建筑关键的立柱和衡量成本加大,且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小;现有的龙骨隔墙系统,木构或其他隔墙系统的墙壁内矿物棉或玻璃棉来改善上述问题,但由于矿物棉或玻璃棉的吸声系数一般在0.3左右,吸声效果不明显,而且透风量大保温效果一般,建筑施工时矿物棉或玻璃棉的粉尘还会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吸声隔音保温节能的预制墙体及其制造方法,吸声隔音保温节能效果显著,能够轻量化墙重,进一步降低建筑造价,建筑施工时避免了矿物棉或玻璃棉的粉尘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人居环境更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强吸声隔音保温节能的预制墙体,包括:微孔吸声薄膜层、粘接牢固层和保温材料层,所述的微孔吸声薄膜层通过所述的粘接牢固层与所述的保温材料层复合。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微孔吸声薄膜层通过所述的粘接牢固层包覆复合所述的保温材料层。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微孔吸声薄膜层通过所述的粘接牢固层复合在所述的保温材料层的正反两面。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微孔吸声薄膜层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粘接牢固层为PU聚氨酯胶粘剂粘接层、低熔点塑料热熔微粉焊接层或低密度克重无纺布热熔焊接层,所述的保温材料层为人造矿物纤维层。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人造矿物纤维层为玻璃棉层、岩棉层或矿渣棉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强吸声隔音保温节能的预制墙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微孔吸声薄膜层和保温材料层的材料准备,保温材料层下料,在微孔吸声薄膜层上设置粘接牢固层,将微孔吸声薄膜层通过粘接牢固层与保温材料层进行复合,烘干或热压,检验,包装。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微孔吸声薄膜层和保温材料层的材料准备,保温材料层下料,微孔吸声薄膜层在涂布机上放卷,然后在微孔吸声薄膜层上用涂布机滚轮涂布粘接牢固层,将微孔吸声薄膜层与保温材料层粘接包覆复合或粘接贴合复合,烘干,检验,包装。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微孔吸声薄膜层和保温材料层的材料准备,保温材料层下料,在微孔吸声薄膜层上喷洒或敷设粘接牢固层,将微孔吸声薄膜层与保温材料层粘接包覆复合或粘接贴合复合,滚轮热压焊接,检验,包装。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烘干的温度为80℃~110℃,所述的滚轮热压焊接的温度为120℃~27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极大地吸收降低居住环境噪声,户外冷热空气流难以透过表层的微孔薄膜,极大减少了户内温度的波动,节约大量能源(夏季制冷或冬季建筑内制热保温),本发明预制墙体将轻量化墙重,大幅降低造价和提高抗震性能,给人一个安全的宁静的环保的节能建筑。
2、本发明的预制墙体轻量化能够进一步降低建筑造价,建筑施工时避免了矿物棉或玻璃棉的粉尘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人居环境更环保,微孔薄膜包覆或复合矿物棉的预制墙体能够使用在200℃~300℃的较高温度场合保持其余性能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强吸声隔音保温节能的预制墙体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强吸声隔音保温节能的预制墙体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粘接牢固层,3、保温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泛亚微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泛亚微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5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膜结构聚合物柔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