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食型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5400.2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3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房增国;李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刘晓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鲜食 甘薯 优质 高产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栽培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鲜食型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约占世界总面积和总产的65%和85%。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愈来愈强,甘薯已经从粮食作物转变为经济作物,逐渐成为生活中调节口味、丰富菜篮子的保健食品,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根据其块根的品质特点和用途,甘薯主要分为鲜食型、淀粉型和色素型三种类型。据资料表明,鲜食型甘薯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特别是含有较多胡萝卜素及丰富细腻的食用纤维,是儿童发育、老年保健和防治多种富贵病的营养保健品。因此,国内外对鲜食甘薯的需求量连年上升,并且开始注重其风味品质的优劣。但我国当前的甘薯栽培过程中,存在薯苗移栽时多采用浇窝水的栽培方法,并且春季经常遭遇干旱天气,易出现甘薯生长前期缓苗慢的现象;存在忽视有机肥,偏重化肥,尤其是一次性基施氮肥的施肥方法,易出现生长中期地上部疯长,后期脱肥早衰等现象,影响光合产物向薯块转移,导致薯块产量不高,商品率低,品质不良等问题;再加上甘薯生产过程中较多地施用植物生长抑制剂、除草剂、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物质,不能满足优质高产鲜食型甘薯生产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有关于甘薯高产栽培方法的研究,如专利号为201110310682.2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薯高产栽培方法,其采用电热萌芽、育苗和分垄理藤的步骤达到高产栽培的目的,但其只限于甘薯的产量,未涉及甘薯的品质指标(包括外观商品性、矿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胡萝卜素含量、膳食纤维含量等)改善及降低甚至消除植物生长抑制剂、除草剂、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等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提高鲜食型甘薯产量又能保证其优良品质的甘薯栽培方法,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鲜食型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地,选排水畅通、土层深厚、无甘薯病害的生茬沙质土壤;
B、基施有机肥;
C、起垄,深耕25-30 cm,耙细,起垄面中间略凹陷的大垄,垄高30-35 cm,垄宽110-120cm;
D、铺设滴灌带,在步骤C中垄面中间凹陷处铺设滴灌带;
E、覆黑色地膜;
F、移栽;
G、膜下滴灌施肥,在甘薯生长的团棵期、封垄期、薯块膨大期利用已经铺设的滴灌带进行膜下滴灌施肥,N、P2O5、K2O的用量分别为60-90 kg/hm2、50-90 kg/hm2、120-180 kg/hm2,N∶P2O5∶K2O为1∶0.8-1∶1.5-2,团棵期、封垄期和薯块膨大期的肥料用量分别为2-3份、3-4份和3-4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F包括如下步骤:
F1、采用双排打孔器在覆膜垄面上打两行相互交错的孔穴,株距22-25 cm,行间距45-50 cm;
F2、在苗床上距苗基部3-5 cm将苗剪下,并将炼苗时间延长3-6天;
F3、用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溶液浸泡高剪苗基部5-8分钟后,把薯苗移栽于孔穴中。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土壤pH值为5.0-7.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在所选地块表面均匀撒施腐熟好的有机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本发明根据甘薯需水需肥特性,分期进行滴灌施肥或浇水,起到提高薯苗成活率,防中期地上部疯长,防后期脱肥早衰,消除植物生长抑制剂的使用,促进甘薯光合产物向薯块转移。
根据本发明方法栽培的甘薯比同等条件下传统栽培方法薯块增产15-30%;减少或消除农用化学物质(植物生长抑制剂、化学类农药、除草剂等)的施用;薯块外观商品性好,内在品质指标(如可溶性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某些矿物质、粗纤维等)含量明显改善;实现了鲜食型甘薯的优质高产的协调统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5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低压开关综合保护装置
- 下一篇:笔记本专用多功能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