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食品安全服务平台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38444.0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3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苏同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亚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食品安全 服务 平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食品安全服务平台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焦点的当前形势下,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各国政府迅速制定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管理,其中对食品的识别与跟踪成为重要措施之一。2000年,欧盟公布了《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从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实行强制性的食品工业标准,其中包含了食品安全追溯的主题,进入欧盟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将不得进入。对于进口食品,不具备可追溯性的食品禁止进口。2000年欧盟出台了(EC) N01760/2000和(EC) N01825/2000号法规;美国同样关注食品安全追溯问题。美国2002年发布的“公共安全和生物恐怖主义防备和反应法案”也要求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接收等供应链环节建立记录保存的法律要求,以实现食品的可追溯性。正如白宫发言人所说,“要提高肉类和家禽产品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农业部追溯肉类或家禽产品生产、使用历史和相关场所的能力。这就要求有记录保存和审核体系或登记验证。”
针对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法律要求,国际物品编码伽会(GSl)开发了采用现有的GS1平台(全球统一标识平台,以前称EAN.UCC平台,在我国也称ANCC平台)是以贸易项目、物流单元、位置、资产、服务关系等的编码为核心,集条码和射频等自动数据采集、电子数据交换、全球产品分类、全球数据同步、产品电子代码(EPC)等技术为一体,服务于物流供应链的开放的标准体系。目前已经在145个国家和地区广泛用于贸易、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尤其是日用品、食品、医疗、纺织、建材等行业的应用更为普及,已成为全球通用的商务语言。更多用于跟踪与追溯食品、饮料、牛肉产品、水产品、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的应用,并相继出版了《牛肉产品追溯指南》、《生鲜农产品追溯指南》、《鱼类产品追溯指南》、《香蕉供应链追溯指南》、《葡萄酒供应链追溯指南》、《GS1可追溯性实施指南》以及《GS1可追溯性标准》等可追溯性应用指南和标准。目前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GS1平台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已经正式推荐GS1平台用于食品的跟踪与追溯。欧盟采用GS1平台平台对食品进行跟踪与追溯的方法被称为UN/ECE追溯标准。
总的来说,欧盟和日本拥有深度最深的强制性平台,他们通过最终包装上的标签信息对动物从源头到零售商店间的信息进行了链接。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也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作为组织、协调与管理全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产品电子代码与标识工作的管理机构,一直致力于将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追溯及质量监管中。2003年以来参照国际编码协会出版的相关应用指南,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继出版了《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和《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这些规范和指南对于建立与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追溯体系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编码中心通过“中国条码推进工程”,并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国情,在众多领域开展了多个食品安全追溯项目的研究。
然而,我国食品安全追溯领域的技术应用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食品种类以及很多地区都还没有开展食品可追溯技术的应用,当前我国在整个食品生产过程中应用自动追溯平台的实例仍寥寥无几,国内食品行业追溯目前还主要仅仅是在零售结算环节,远未在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应用,全程可跟踪供应链尚未形成。此外,我国GS1平台在该领域的应用的标准尚不统一,标准化建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工作任重道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一种实现食品安全服务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物联网条码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采集并记录生产与加工环节、物流配送环节以及产品销售环节的信息,构成可
追溯的全产业链的信息。优选地,其中利用物联网条码和RFID技术采集并记录生产与加工环节、物流配送环节以及产品销售环节的信息,构成可追溯的全产业链的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生产与加工环节,采集生产加工不同节点的信息,通过电子标签唯一标识,并将该信息传送到物流配送环节;物流配送环节,将货品信息记录在托盘或货品箱的标签上,并记录物流配送环节的接收、入库、出库及货物发送信息;产品销售环节,记录销售环节的信息,包括食品出库信息、各级食品价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亚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亚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8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