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互干扰测试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4553.3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4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邢金强;马帅;肖善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6 | 分类号: | H04W2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扰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互干扰测试方法及装置,包括:保持干扰模组处于空闲idle状态,逐渐调整被干扰模组的下行功率,统计所述被干扰模组的吞吐量,根据统计得到的吞吐量确定吞吐量曲线A;保持所述干扰模组处于最大发射功率状态,逐渐调整所述被干扰模组的下行功率,统计所述被干扰模组的吞吐量,根据统计得到的吞吐量确定吞吐量曲线B;比较所述吞吐量曲线A与吞吐量曲线B,得到互干扰结果,通过对无干扰和有干扰两者场景下的吞吐量统计,实现了多制式间互干扰的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干扰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网络及终端商用初期,面临着网络覆盖不全面和无法在LTE网络上进行语音通信问题,需要以现有较成熟的2G、3G网络作为补充,当LTE网络覆盖较弱或需要进行语音通话时可以通过2G和3G网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国际漫游的需求也促使多模终端成为LTE时代的主流终端形态。但多模终端的一个最大问题便是多种制式同时工作时可能会因互相干扰造成性能的下降,因此,需要一种测试方法和系统对互干扰情况进行衡量。此外,目前的终端普遍具有WIFI模块,在家庭及公共场所等使用WIFI的数据业务服务也是一大趋势,此时WIFI与移动通信制式间的互干扰也是一个普遍关心的问题。
目前已有的互干扰测试解决方案是针对两种制式同时工作的场景,在暗室内构建理想传播环境,通过干扰制式以最大功率发射时对被干扰制式造成的灵敏度回退来评判两种制式的互干扰情况。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以灵敏度回退为评判指标不够直观,且无法从用户的角度反映互干扰对用户体验带来的影响;
具体的,现有方案在测试过程中规定一种制式工作于最大发射功率状况,另外一种制式工作于极弱网络条件下,通过灵敏度回退来看互干扰情况,但在现实生活中用户体验到的不是灵敏度的回退这一抽象的概念,而是上网速度的下降即吞吐量的下降这一关键指标,通过灵敏度回退无法直接反应终端的用户体验;
2)只考虑了终端工作于SISO或SIMO的场景,未考虑真实网络中最常用的MIMO场景的测试;
具体的,SISO场景为基站端以单天线发射,终端以单天线接收的配置;SIMO为基站以单天线发射,终端以多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配置;MIMO则是基站以多天线发射,终端以多天线接收的配置。在HSPA及LTE中,MIMO作为提高吞吐量的主要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MIMO几乎成为终端的必选工作模式,而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并没有考虑MIMO场景的测试,从而致使测试结果自然无法反映终端最常用工作模式下的互干扰情况。
3)只考虑了终端内两种制式间的互干扰场景的测试,没有对多种制式相互干扰的评估;
具体的,在多模终端成为主流终端形态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有多种制式同时工作的场景,比如WIFI、GSM和LTE同时工作的时候它们之间的互干扰会比GSM和LTE两种制式工作时更严重,但现有的解决方案并没有考虑对这类多制式干扰场景的测试。
4)只考虑了终端工作于无衰落的理想网络环境,未考虑真实的无线传播环境;
具体的,无衰落而只有直射径的理想网络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终端在无衰落理想环境下的灵敏度回退无法完全体现真实衰落无线环境下的互干扰严重程度及用户体验情况。
5)无法对多种干扰场景进行完全的自动化测试,而需要人工对干扰场景进行切换;
具体的,在LTE时代将普遍存在多模终端,一个终端中可能同时存在TD-LTE、FDDLTE、WCDMA、TD-SCDMA、GSM、WIFI等多种制式,而同一制式又可能工作在多个频段,制式间及不同频段间的互干扰场景将会纷繁复杂,现有方案没有实现自动化的进行多制式间的互干扰场景测试,无法快速、高效的进行连续测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45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