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毛棉混纺精纺纱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9077.4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6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英;杨自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72 | 分类号: | D01H5/72;D02G3/0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纺 精纺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毛棉混纺精纺纱的生产方法,属于纺织领域。
背景技术
毛棉混纺精纺纱主要是将羊毛、远红外中空聚酯纤维分别染色,然后将二者混合、复精梳并梳理成色条,将色条牵伸、加捻成粗纱,然后与普梳棉纱纺制紧密纺精纺纱,该纱线截面为两层,表层部分为羊毛和远红外中空聚酯纤维,里层为普梳棉纱。
毛棉混纺精纺纱具有以下特点:1、面料为混纺,纱支、克重、颜色可以按客户需求生产。2、纱线强力高、毛羽少、条干均匀,满足织造的要求,既可以单纱作为经纬纱使用,也可单纱合股后使用。3、纱线原料保暖性好、纺纱效率高、原料成本低,特别适宜于精毛纺绒面织物对纱线的要求。
由于棉纱为圆台型卷绕,无法采用退绕罗拉驱动退绕;棉纱弹性及伸长率较小,在退绕时易产生张力不稳定,极易造成纱线捻度和条干不匀;纺纱工艺参数需重新设定;生产毛棉混纺精纺纱时要研究棉纱的退绕方法、牵引张力控制、纺纱工艺参数设定等。因此寻求一种使得棉纱退绕时张力稳定,不易断裂,保证毛棉混纺精纺纱正常生产的毛棉混纺精纺纱的生产方法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使得棉纱退绕时张力稳定,不易断裂,保证毛棉混纺精纺纱正常生产的毛棉混纺精纺纱的生产方法 。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毛棉混纺精纺纱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对细纱机进行改造
选用细纱机,所述细纱机的吊顶架上的横杆前方加装一方形横杆,方形横杆顶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圆锥形空心管,圆锥形空心管对应的方形横杆处设置有上下方向的光滑圆孔,圆锥形空心管与方形横杆的连接处下方设置有一个导纱钩,所述细纱机的摇架上设置有张力控制器及导纱轮,所述细纱机的前罗拉下安装紧密纺装置;
步骤二:工艺参数设定
毛棉混纺精纺纱芯纱为棉纱,外层纤维为羊毛与远红外中空聚酯纤维,芯纱张力设定30~50cN,前罗拉速度为 240~300r/min,牵伸倍数 16~21,粗纱定量0.25 ~1.2g/m;
步骤三:纺纱
将棉纱筒套装在圆锥形空心管上,棉纱从棉纱筒轴向退绕,向上方牵引进入圆锥形空心管,棉纱经圆锥形空心管中心、导纱钩、张力控制器、导纱轮进入细纱机的前罗拉中心部位,外包羊毛与远红外中空聚酯纤维混合粗纱条从粗纱管退绕,穿过横动装置上的双槽集合器进入细纱机的牵伸机构,与前罗拉喂入的棉纱汇合,经紧密纺装置共同形成毛棉混纺精纺纱。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细纱机为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产B583A细纱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加装的棉纱退绕装置,使得毛棉混纺精纺纱的生产方法具有棉纱退绕时张力稳定,不易断裂,保证毛棉混纺精纺纱正常生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毛棉混纺精纺纱的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细纱机1
方形横杆2
圆锥形空心管3
导纱钩4
张力控制器5
导纱轮6
棉纱筒7
棉纱8。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毛棉混纺精纺纱的生产方法,
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对细纱机进行改造
选用细纱机1,所述细纱机1为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产B583A细纱机,所述细纱机1的吊顶架上的横杆前方30 cm左右处加装一金属材质的方形横杆2,不影响羊毛粗纱的放置,方形横杆2高3cm、宽8 cm、不锈钢材质,保证承受棉纱的重量,方形横杆2顶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金属材质的圆锥形空心管3,圆锥形空心管3的材质为不锈钢,高25cm左右,保证棉纱筒子可套设于圆锥形空心管3上,圆锥形空心管3直接垂直焊接于方形横杆2上,圆锥形空心管3与细纱锭一一对应,圆锥形空心管3对应的方形横杆2处设置有上下方向的直径1cm的光滑圆孔,用于棉纱穿过,圆锥形空心管3与方形横杆2的连接处下方焊接有一个弯曲形导纱钩4,导纱钩4材质为不锈钢,导纱钩4直径约1cm,所述细纱机1的摇架上设置有张力控制器5及导纱轮6,所述细纱机1的前罗拉下安装紧密纺装置(市面上通用的紧密纺装置均可),所述紧密纺装置包括双槽异形吸风管、罗拉等。
步骤二:工艺参数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90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