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脚踏运动式健身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8361.8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9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侯岩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奥力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2/04 | 分类号: | A63B22/04;A63B22/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脚踏 运动 健身 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健身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椭圆形运动轨迹脚踏的健身器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大众健身活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健身器械走入了家庭,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这些健身器械多种多样,脚踏运动式是其中的一个类型,以脚踏方式进行运动的就有健身车、跑步机、登山机等等,这类脚踏健身器械通常包括一可放置在地面或平面处的机架,一双可供使用者双脚分别踩踏的脚踏板,一个用来安装一双脚踏板的动作机构,脚踏板通过动作机构可以实现一定的动作轨迹。现有的这类脚踏运动式健身器械,其脚踏板的运动轨迹一般都被设计成圆形轨迹,使得锻炼方式过于简单,难以提高使用者的锻炼兴趣。因此,就有椭圆形运动轨迹脚踏的健身器械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这种椭圆形运动轨迹脚踏的健身器械,其脚踏板在实现椭圆形运动轨迹时不够顺畅,比如脚踏板从高处向低处运动时,会产生速度的突变,从而影响了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脚踏运动式健身器械,不但能够使得脚踏板的运动轨迹呈椭圆形,而且能够使脚踏板的运动过程十分顺畅,不会有速度突变的感觉,既能够让使用者体会到脚踏板呈椭圆形运动轨迹所带来的锻炼效果,又能够让使用者亨受到顺畅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从而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脚踏运动式健身器械,包括一能够支撑在地面上或平面上的机架、一转轴、左、右脚踏板、左、右曲柄、左、右摆杆和左、右连动机构;转轴以轴线左右方向设置安装在机架的尾部,左、右曲柄的各一端分别连接在转轴的两端,左、右摆杆的顶部分别铰接在机架的前部;所述左、右连动机构分别连接在左、右摆杆的底部与左、右曲柄的各另一端,左、右脚踏板分别固定在左、右连动机构上;在左、右连动机构与机架之间还设有左、右限动机构,左、右限动机构分别包括左、右滑杆、左、右滚轮和左、右限位杆,左、右滑杆以前后向设置方式分别呈斜向固定在机架的前部,左、右滚轮分别配合在左、右滑杆上,左、右限位杆分别安装在机架的前部并与左、右滑杆对应配合以实现对左、右滚轮的限位,左、右连动机构分别与左、右滚轮相连接。
所述左、右连动机构分别包括左、右第一连杆组合、左、右第二连杆组合和左、右第三连杆组合;左、右曲柄的各另一端分别与左、右第一连杆组合的各一端相铰接;左、右第一连杆组合分别沿前后向设置;左、右摆杆的底部分别与左、右第二连杆组合的各一端相铰接;左、右第二连杆组合的各另一端分别与左、右第一连杆组合的各另一端相铰接,左、右第二连杆组合的中间设有铰接部以使得第二连杆组合的前段与第二连杆组合的后段可相互转动;左、右第三连杆组合的各一端分别与左、右第二连杆组合的前段相连接,左、右第三连杆组合的各另一端分别与左、右滚轮对应相连接;所述左、右脚踏板分别固定在左、右第一连杆组合的各另一端上。
所述的机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和底架,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固定在底架的前、后部,所述左、右摆杆分别固定在前支架上,所述的转轴安装在后支架上。
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后支架上,所述轴承通过立式轴承座安装在后支架上。
所述转轴上还安装有多槽皮带轮,在后支架上还安装有电磁控制的惯性轮,所述多槽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惯性轮相连接。
所述左、右第一连杆组合的各另一端分别设有向上的折弯部,折弯部的末端设有连杆套,左、右第二连杆组合的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连杆套上。
所述左、右第二连杆组合的中间铰接部分别设有沿左右向设置的左、右铰接柱,所述左、右铰接柱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右第二连杆组合的前段相固定,所述左、右铰接柱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右第二连杆组合的后段相铰接。
所述左、右第二连杆组合的后段分别设有弧形杆结构。
所述左、右摆杆的底部分别设有U形槽,所述左、右第二连杆组合的各一端分别通过左、右摆杆的U形槽与左、右摆杆的底部相铰接。
所述左、右第三连杆组合的各一端分别与左、右第二连杆组合的前段的中部相固定。
所述左、右第三连杆组合的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U型件与对应的滚轮相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奥力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奥力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83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