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4236.2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2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勇;王怀强;李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8 | 分类号: | B62K25/0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地址: | 3175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轮 摩托车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震装置,特别是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告别了原来由人力或畜力拉动的手推车、驴车等作为运输工具的时代,步入了发动机等全机械传动的时代。三轮摩托车也是现代人们日常运输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其载重量也较大,一般能够载重1000-2000Kg左右。目前,三轮摩托车大多主要出现在农村及城市的边缘开发地带,路况较差,行驶时整车容易晃动,影响驾车的稳定性。减振器主要用于缓冲因地面对车辆冲击而造成对驾驶者的冲击振动,以改善驾驶者的舒适性。现有的三轮摩托车中均设有前减震装置。
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大多采用二轮摩托用的直筒式减震器,主要由减震筒、减震弹簧、阻尼器和减震柱等组成。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受到外力冲击后,减震柱向下运动,减震弹簧承受压力,同时减震筒内下油腔的部分油液重开齿环阀片流入过渡油腔内,另一部分油液则通过活塞杆下部和中部的油孔分别流入减震柱内的上油腔和过渡油腔,使阻尼器起到压缩阻尼的作用。当前减震器复原时,在减震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减震柱向上运动,此时阻尼器过渡油腔内的油液通过活塞杆中部的油孔流入减震筒内的下油腔,而原减震柱下油腔内的油液通过活塞柱中间空流入减震筒的下油腔,产生复原阻尼。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主要存在着以下缺陷:1、由于减震柱是插设在减震筒中,其上、下运动产生为滑动摩擦,加上整车在行驶中产生的纵向、横向的推力的作用,易造成油封漏油,影响减震的效果,减振器的使用寿命较低。2、现有的前减震装置的防撞击性和承载性都较差,由于三轮摩托车自重和所需的载重量较大,易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存在漏油现象,影响减震的效果,防撞击性和承载性都较差,易造成安全事故,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三轮摩托车包括上联板、下联板、转向支柱和前车轮;其特征在于,本前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前车轮两侧的两个减震单元;所述的减震单元均与下联板相连接;所述的减震单元包括减震器、减震器支撑柱和摇臂;所述的摇臂的中部能与前车轮的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器的一端铰接在减震器支撑柱上,另一端铰接在摇臂的一端部上;所述的减震器支撑柱的一端固连在所述的下联板上,另一端与摇臂的另一端部相铰接;所述的减震器、减震器支撑柱与摇臂通过连接形成三角形。
本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通过减震器、减震器支撑柱与摇臂的作用,当前轮受外力冲击时,以减震器支撑柱与摇臂的铰接点为支点,利用杠杆的原理,使减震器所受的力矩减小,从而能够合理的将冲击力分配传递至减震器,减小了减震器的受力,避免了减震器的短期磨损漏油,使用寿命较长,同时也很大程度上的减小了前轮的位移,大大地提高了驾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本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的减震器、减震器支撑柱与摇臂通过连接形成三角形,防撞击性和承载性较好,安全性能高。
在上述的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中,所述的摇臂具有呈板状的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所述的连接部一的长度小于连接部二的长度;所述的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呈相交设置且交点处固连在前车轮的轮轴上;所述的减震器与连接部一相铰接;所述的减震器支撑柱铰接在连接部二上。摇臂具有呈相交设置的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其大致呈V字型,其在承载震动时调整力臂迅速,利用杠杆原理效应,能够合理的分配减震器受力,减小了减震器的受力,避免了减震器的短期磨损漏油,增加了整个前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力的传递过程中摇臂又不易断裂。
在上述的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中,所述的减震器支撑柱与连接部二之间通过铰接轴相铰接。减震器支撑柱与连接部二之间通过铰接轴相铰接,当前轮受外力冲击时,摇臂能够绕铰接点摆动,利用杠杆的原理,从而能够合理的将冲击力分配传递至减震器,减小前轮的位移,提高了驾车的舒适性。
在上述的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中,所述的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的长度比为1:3~1:2。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的长度比在本申请的范围内,不仅能够使得摇臂在承载震动时能够更好的调整力臂,同时又能保证摇臂不易断裂,使整车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在上述的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装置中,所述的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之间夹角为140~150°。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之间夹角在本申请的范围内,能够更合理的将冲击力分配传递至减震器,起到的减震效果最佳,驾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最好,摇臂也更不易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42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拉杠杆助力滑板车
- 下一篇:可折叠摩托车离合刹车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