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束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9747.1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9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善锋;王小云;石凡鲁;张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线束附件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主机制造厂对制造成本、制造工时以及消费者对汽车的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汽车行李箱、车身等部位的线束要依靠线束支架固定,但是一般线束支架的体积较大,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开模难度较大,并且依靠螺母或螺钉等在车身或车身附属结构上固定,这种固定方式需要专用工具,操作复杂,且不便于装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固定且装配简单的汽车用线束固定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束固定支架,包括与车体部件相连的连接部和用于约束线束的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圈为弹性的开口环,所述的连接部与卡圈的外壁相连,所述的连接部设置卡口与车体部件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线束固定支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装配时不需要任何工具,线束固定支架上的卡口设置能消除与车体的装配间隙,防止支架装配后出现晃动现象,且卡圈部的反扣式卡扣能承受较大的拉脱力,能有效固定线束。这种线束固定支架使用时固定方便,能有效节省空间,且能避开车身钣金锐边,防止线束被划破,从而提高了线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线束固定支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线束固定支架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线束固定支架装配状态主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为,一种线束固定支架,包括与车体部件40相连的连接部10和用于约束线束的卡圈20,所述的卡圈20为弹性的开口环,所述的连接部10与卡圈20的外壁相连,所述的连接部10设置卡口与车体部件40卡接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车体部件40相连的卡口,使得固定线束时能方便地与车体部件40相连接,避免使用螺母与螺帽固定时需专用工具,因此装配简单。同时,开口环形卡圈20的设置能有效的约束线束,避免线束的凌乱布置,同时有效避免线束在车辆运行中任意地振动,防止线束被车身钣金锐边划破,从而保护线束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具体的方案为,如图1、3,构成所述的连接部10的卡口包括立板11,立板11的板面与卡圈20的轴向一致,如图3、4所示,这可以理解为立板11的板面整体为条形板,其长度方向与卡圈20的轴长或孔芯方向一致且立板11的板面所在的铅垂面与卡圈20的孔芯重合。立板11的外端边缘设置第一卡槽12,第一卡槽12的槽口指向卡圈20所在侧,立板11与卡圈20结合处的卡圈20外壁上设置第二卡槽13,第二卡槽13的槽口指向立板11的板面,第二卡槽13的悬置状的槽壁外侧设有角形卡口14,角形卡口14指向第一卡槽12和立板11所在侧。换句话讲,角形卡口14由两个相互垂直布置的条形面构成,其中一面面向第一卡槽12所在位置,另一面面向立板11的板面。连接部10上卡口的设置是为了与车体部件40的卡接,装配时车体部件40为行李箱门铰链板,其形状整体呈带条状,所述连接部10上的第一、二卡槽12、13与车体部件40的窄边处卡嵌配合。安装时先将第二卡槽13上的角形卡口14与车体部件40的一侧窄边贴合并适度用力抵压,第二卡槽13由于其悬置结构具有变形能力,车体部件40的另一侧窄边则会挤入第一卡槽12处,随后第二卡槽13伸展复位,最终第一卡槽12和角形卡口14相互配合将车体部件40卡接固定。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卡圈20内壁周向设置有筋条状的凸条21。凸条21的设置是为了能更好的固定装配有线束的波纹管30,防止波纹管30轴向滑动、窜动。
另外,所述的卡圈20的中段部有一段薄壁段22。在装配波纹管30时,为了使卡圈20的开口能适当张开使得波纹管30能嵌入到卡圈20内部,卡圈20的中段部设置有一段薄壁段22,这样可使得装配时操作简单,采用局部壁厚稍薄的结构方便加工成型,又能满足适当张开的弹性要求。
进一步的,如图1、2,所述的卡圈20的开口端为一对反扣式卡扣23,这样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卡圈20能承受较大的拉脱力,避免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线束会轻易从卡圈中脱离出去。其中,反扣式卡扣23的构造可以理解为类似双手手心相对、手指反扣的构造,这种反扣结构能承受很大的拉脱力,结构也十分简单。
为了能更好地固定和布置供线束穿过的波纹管30,所述的卡圈20在构成连接部10的立板11的板体长度方向上设置两个。
另外,所述的薄壁段22和卡扣23分置在卡圈20最低位的两旁,也就是说薄壁段22和卡扣23的高度高于卡圈20的最低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97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防碰撞报警装置
- 下一篇:汽车前门防撞梁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