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瓶装防伪电子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2341.7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9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超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641000 四川省内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射频 识别 技术 瓶装 防伪 电子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标签,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瓶装防伪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其通过无线电讯号实现对特定目标和相应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由于其具有传输速率快、防冲撞性强且能够大批量进行数据读取并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数据读取等优点,因此商品生产、存储和流通等领域越来越多的应用了这一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浪费。例如:高档酒类的生产厂家往往在酒瓶上使用射频技术,以便于厂家、商家和消费者了解酒类的相关信息。但是传统的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应用后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高档酒的高额利润驱使很多不法商家利用制假手段获得高额利益,传统的电子标签应用到此类商品后很容易被回收利用,回收的电子标签被应用到假冒伪劣产品上则无法识别进而对消费者造成很大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瓶装防伪电子标签,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标签容易被回收利用,从而使防伪效果大大降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瓶装防伪电子标签,包括天线和一面贴附于天线上、另一面贴附有射频芯片的导电品,以及与导电品相连的连接线。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品为导电布。
考虑到实施的便利性,所述天线上设置有射频芯片贴附区,导电布贴附于该射频芯片贴附区内。
为了确保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性能,所述天线与导电布、射频芯片与导电布均通过导电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为细绳。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天线载体,该天线载体为覆盖有金属层的FR4基板,所述天线蚀刻于该FR4基板的金属层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简单,在具体应用时只需将天线固定在瓶体内盖上,并将细绳固定在瓶体外盖内壁上便可,在未打开瓶盖之前电子标签在瓶体内完整存在,能够被RFID读写器识别,一旦开启瓶盖则会带动细绳将电子标签上的导电布剥离,导致射频芯片与天线脱离,从而无法被复制、识别,进而达到了防伪的目的,设计十分巧妙。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应用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天线,2-天线载体,3-射频芯片,4-导电品,5-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标签容易被回收利用,从而使防伪效果大大降低的问题,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包装瓶、不能重复使用、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瓶装防伪电子标签,包括天线1、射频芯片3、导电品4和连接线5,本实用新型中,选用导电布作为导电品4,该导电品4也可以为导电环等,选用细绳作为连接线5。
本实施例中优选具有内盖和外盖的瓶体进行安装说明,其中,射频芯片3通过导电布附着在天线1上且连接有电池,并与天线1导通构成一个回路,为了确保导电的可靠性,天线1与导电布、射频芯片3与导电布均通过导电胶相连,射频芯片3内部储存有相关产品的信息,以供厂家、商家和用户进行产品信息确认。在具体应用中,可在包装瓶的瓶体内盖上设置覆盖有金属层的FR4基板,将其作为天线1载体,此时,天线1可以蚀刻在FR4基板的金属层上,从而达到减小电子标签体积和更便于安装的目的,为了防止射频标签被重复使用以达到防伪的目的,在使用时只需将细绳的一端压在导电布底部,并将细绳的另一端通过强力胶粘贴到瓶体外盖内壁便可。
为了便于实施,天线1上设置有射频芯片贴附区,导电布贴附于该射频芯片贴附区内。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在未打开瓶盖之前电子标签在瓶体内完整存在,能够被RFID读写器识别,一旦开启瓶盖则会带动细绳将电子标签上的导电布剥离,导致射频芯片与天线脱离,从而无法被复制、识别,进而达到了防伪的目的。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超,未经王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23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串口实现ISO7816协议的电路
- 下一篇:超薄吸波材料超高频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