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小限界的铁路货车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4926.0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2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0 | 分类号: | B61D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08***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限界 铁路 货车 车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运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货车车厢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铁路货车车厢结构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由地板1、侧墙板2、端墙板3、侧立柱5、端梁11、侧梁12、横向梁13、角柱7、角柱板8等部件构成。端梁11、侧梁12、横向梁13焊接成一个矩形框架结构,地板1焊接在框架结构的上方,端梁11位于地板1的前后两端,侧梁13位于地板1的左右两侧,横向梁13沿地板1的长度方向分布,侧梁12与横向梁13相互垂直。侧梁12的外侧面与侧墙板2焊接固定,在矩形框架结构的四个角上各设置有一个角柱7,侧墙板2的两端通过角柱板8焊接在对应的角柱7上,侧墙板2的底边与侧梁12焊接。在侧墙板2的外侧面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侧立柱5,侧立柱5的底部与侧梁12焊接。在地板1的两端设置端墙板3,该端墙板3的底边与端梁11焊接,端墙板3的两侧边与对应的角柱7焊接。以上结构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
(1)对于车辆限界的应变效果不佳,尤其当车辆侧墙下部与地板连接处的宽度需满足机械化(如:电铲)卸散装货物时,对于该高度处较小限界宽度(如:南部非洲的铁路限界)的适应性差,影响车辆运行安全;
(2)由于角柱通常采用压型角钢或者冷弯矩形空心型钢,或者采用槽钢与角柱板组焊而成,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工序较多,增加了制造复杂度及产品成本;
(3)车厢自重较大,降低运输效率,也会增加机车牵引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适应小限界条件下,满足机械化装卸货物,且不超限界的铁路货车车厢,且制造简单、自重小、运输安全、高效。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小限界的铁路货车车厢,包括地板(1)、位于地板(1)两侧的侧墙板(2)和位于地板(1)两端的端墙板(3),关键在于:所述侧墙板(2)的下部向内弯折成倾角后与地板(1)搭接焊固,所述端墙板(3)的下部向内弯折成倾角后与地板(1)搭接焊固,所述端墙板(3)的两侧与侧墙板(2)的对应端搭接焊固。
优选为,所述地板(1)的两侧向上弯折形成上翻边,侧墙板(2)的下部向内弯折成倾角后与地板(1)的对应上翻边搭接焊固;所述端墙板(3)的下部向内弯折成倾角后再翻边与地板(1)的上表面搭接焊固;所述端墙板(3)的两侧通过直角翻边与侧墙板(2)的对应端搭接焊固。该结构在侧墙板上的折弯一次,在端墙板上折弯四次,在理论上,也可以采用在侧墙板上的折弯四次,在端墙板上折弯一次,或者在侧墙板上的折弯两次,在端墙板上折弯三次等多种方案,但是,由于侧墙板相比端墙板的尺寸更大,折弯相对困难,因此,设置时,尽量减少在侧墙板上的折弯次数,选择在端墙板上折弯,以提高折弯工艺的可行性,降低折弯工艺难度。
在所述侧墙板(2)上焊接有相互平行的侧立柱(5),在侧墙板(2)的两端部位置焊接有相互平行的侧横带(4),在所述端墙板(3)上焊接有与侧横带(4)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端横带(6),所述端横带(6)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位于同一高度的侧横带(4)的一端焊接固定,所述侧横带(4)的另一端与侧墙板(2)端部的侧立柱(5)的侧面焊接固定。通过设置侧立柱、侧横带、端横带的方式来提高车厢的整体强度,并最大限度地控制了车厢自重。
在所述地板(1)的底部焊接有端梁(11)、侧梁(12)和横向梁(13),侧梁(12)断面为槽形且腹板(12a)与侧墙板(2)下部的倾斜角度相同,横向梁(13)沿地板(1)的长度方向分布,侧梁(12)与横向梁(13)相互垂直布置。侧梁采用断面为槽形且腹板有倾角的结构,且腹板的倾角与侧墙板下部的倾斜角度相同,在适应小限界铁路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车厢的装载量,同时保证了整个车厢的美观协调及车辆运输的安全性。
所述侧立柱(5)的断面为槽形,且侧立柱(5)与横向梁(13)数量相同、位置对应,侧立柱(5)在侧墙板(2)下部向内弯折成倾角位置处相应地内折相同角度,侧立柱(5)下部的内侧面与侧梁(12)的腹板(12a)焊接。侧立柱与横向梁对应设置,且侧立柱为内折弯结构,与带倾角的侧梁相匹配,使横向梁、侧梁、侧立柱之间构成力传递,进一步提高了车厢强度,提高了车辆运输的安全性。
该结构与传统结构的不同在于:侧墙板和端墙板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向内弯折的倾角;取消了传统结构中的角柱和角柱板;进一步,侧立柱为内折弯的结构,侧梁采用断面为槽形且腹板有倾角的结构。其有益效果是:
(1)侧墙板和端墙板的下部有内折弯倾角,利于散装物卸货干净,残存少,避免一些腐蚀物质存积对角落处造成腐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4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运输阻轴式常闭阻车器
- 下一篇:一种变杠杆比驻车制动操纵装置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