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0661.X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0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泓霖;李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泓霖;李永杰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炸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特别是一种烹炸食物时不粘锅且食品烹炸后方便取出和沥油的烹炸锅。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采用烹炸的方式来加工各种食品,如鱼、虾、肉类和面食等,普通家庭所使用的烹炸器具一般是炒锅,价格低廉,但因食品与锅底直接接触,经常产生粘锅或是因烹炸食品掉渣而引起的糊油现象,使烹炸食品产生糊味而影响口感。
现有技术中,为了消除粘锅或糊油现象,市场上出现了各式不粘烹炸锅,一般是在锅体内壁上涂覆一层不粘锅涂层,这种不粘烹炸锅由于特殊的加工方式使其价格较昂贵,很难普及到普通家庭,同时由于锅体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加上人们使用时的反复炒、铲或洗刷导致锅体内壁的不粘锅涂层磨损而丧失不粘锅特性。
另外,食品烹炸好后,一般是盛出后沥除食品中多余的油份后再食用,这时无论是一般烹炸炒锅还是不粘锅,都需要专用工具,如笊篱或漏勺将烹炸食品初步沥油后盛出,或在盆中放置带有漏孔的筐或盆,将烹炸食品盛入带有漏孔的筐或盆中进行较长时间的沥油后食用,如此操作比较麻烦,且占用的工具器皿较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炸锅,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炸食品时食品与锅底直接接触而易产生的粘锅和糊油及烹炸好后食品取出和沥油操作麻烦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烹炸锅,包括锅体和锅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层不锈钢丝网和可将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提升或落下的升降装置,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置于所述锅体内,与所述锅体中下部直径相适配,其下层不锈钢丝网的网孔目数小于上层不锈钢丝网的网孔目数。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架、升降手柄和升降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锅把的固定处,其上部顶端高于所述锅把,下部底端低于所述锅把,所述支架下部铰接有止挡片,并在铰接处绕设用于使所述止挡片复位的压簧;所述升降手柄的中前部铰接于所述锅把中前部的下方,升降手柄前端开有用于止挡所述止挡片的止挡槽,在所述止挡槽和所述升降手柄与所述锅把的铰接处之间设置拉环,所述拉环一端连接所述升降手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为弯折状,包括上方水平部和与下方弧状部,所述上方水平部的末端具有沟槽,所述下方弧状部与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中下部的直径相适配,所述上方水平部置于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下方弧状部置于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底部,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升降架。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的边缘固定为一体,固定后的边缘处具有插孔;相应地,所述烹炸锅还包括用于插设在所述插孔中的独立手柄。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不锈钢丝网的网孔目数为24~30目,所述下层不锈钢丝网的网孔目数为8~10目。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手柄与所述锅把的铰接处绕设用于使所述升降手柄复位的压簧。
本实用新型与原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锅体内部设置双层不锈钢丝网,食品置于双层不锈钢丝网上,不接触锅底,从而不粘锅,上层不锈钢丝网为细目丝网,能大大减轻食品掉渣至锅底产生糊油现象。
2、本实用新型设置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为联动机构,通过操作升降手柄,即可驱动升降支架将双层不锈钢丝网升起,使其能够自动停置在锅体上方自行沥油,沥油完毕后,丝网体可用独立手柄自如取下,再将烹炸食品盛入器皿中,则不用再需要其它工具进行沥油,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3、双层不锈钢丝网与升降装置为可拆卸连接,不用烹炸使用时,将双层不锈钢丝网和升降装置的升降支架取下,锅体还可当做普通炒锅使用,从而不必专锅专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烹炸食品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中双层不锈钢丝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中升降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烹炸食品后升降装置提升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Ⅱ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中独立手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将双层不锈钢丝网及升降架拆卸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泓霖;李永杰,未经李泓霖;李永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06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