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冷链运输可调节冷量的装配式相变蓄冷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0501.1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7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戚晓丽;应铁进;朱冰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P3/20 | 分类号: | B60P3/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运输 调节 装配式 相变 车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变蓄冷车厢,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冷链运输可调节冷量的装配式相变蓄冷车厢。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蓄冷保温厢有两种类型,一是本身带有制冷机组的机械制冷蓄冷车厢,另一种是有蓄冷板的运输箱,而后一种的蓄冷板装配方式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活动式的蓄冷板内装有蓄冷剂,是预先在冷库中蓄冷冻结后放入运输箱中使用。大多数蓄冷车厢是采用自带制冷机组系统,它对于运输冷冻食品、长途运输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一次性投资相当大,如制冷机组的成本、燃料成本及维护费用的消耗使得运输成本较高,使其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有了制约。装有蓄冷板的蓄冷车厢,一般情况蓄冷板是安置到墙壁,且蓄冷板的大小、冷量都是不可调控的,其灵活性和蓄冷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用于冷链运输可调节冷量的装配式相变蓄冷车厢,蓄冷板可以水平、悬挂或者以两者结合的方式插入到车体顶棚插槽中,也可以增加蓄冷板底端高度,根据所需冷量调节蓄冷板的插入方式和蓄冷板大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长方形的厢体、保温层、箱门、顶棚插槽、角钢、插栓槽、插栓、挡板和蓄冷板;在长方形的厢体四周及箱门的隔层内填充保温层,长方形的厢体顶棚的保温层下部沿厢体的长度方向等距安装有四对角钢,形成四个顶棚插槽,靠近箱门一端的四对角钢端面底部均各设有插栓槽,相邻插栓槽间设有挡板,插栓槽内放置插栓,蓄冷板能以悬挂方式和水平方式插入顶棚插槽中。
所述的蓄冷板为工字形,蓄冷板顶端高度、蓄冷板整体厚度与顶棚插槽的高度一致;蓄冷板长度与顶棚插槽的宽度一致;蓄冷板凹槽的长度和高度分别与角钢的宽度和厚度一致;蓄冷板通过蓄冷板凹槽悬挂在角钢上,或蓄冷板水平放置在顶棚插槽内。
所述的插栓槽为U字形,插栓槽设置在角钢端面底部,其尺寸不能超过角钢尺寸,高度不超过角钢高度1/2。
所述的插栓为长方体型,插栓长度大于顶棚插槽宽度,插栓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与插栓槽的高度和宽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蓄冷板内装的蓄冷剂是采用1.19%的氯化钠+3%的四硼酸钠+超吸水性树脂+水组成的,其无污染、无毒性、相变潜热大,可循环性强,适合用于冷链运输。
(2)本实用新型采用活动式蓄冷板,在运输前是一次性完成充冷,因本产品蓄冷剂的蓄冷量大,其中途无需在充冷,使用安全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蓄冷板安插在车体顶棚上,其冷量是自上而下流通,传冷量均匀。
(4)所述的蓄冷板为工字形,蓄冷板顶端高度、蓄冷板整体厚度与顶棚插槽的高度一致;蓄冷板长度与顶棚插槽的宽度一致;蓄冷板凹槽的长度和高度分别与角钢的宽度和厚度一致,这样使之蓄冷板安置方式可为悬挂在角钢上、水平插入顶棚插槽中、两者不同比例结合方式,其蓄冷板的安置方式和冷量可灵活调节。
(5)本实用新型只要求蓄冷板顶端高度、蓄冷板整体厚度与顶棚插槽的高度一致,其蓄冷板底端的高度可任意尺寸,即蓄冷板的尺寸大小可灵活生产,其冷量按照相应蓄冷板大小灵活调节。
(6)本实用新型的可根据需要冷量自装配蓄冷板,最小冷量为蓄冷板全部水平安置在顶棚插槽中,最大为全部蓄冷板悬挂于插入角钢上,其中间冷量根据冷量需要按任意比例结合两种方式。
(7)本实用新型只需要蓄冷板装满插槽,根据所需冷量选择安置蓄冷板的插槽和插槽个数,冷量可灵活调节。
(8)本实用新型只是在车体顶棚安装蓄冷板,其他地方均未安装,而且其内部可以放置不装配蓄冷板的的运输筐,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厢的利用率和搬运运输筐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及部分剖面图。
图2是图1剖面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插栓槽和插栓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5是蓄冷板示意图。
图6是图1剖面部分俯视图。
图中:1. 厢体,2.保温层,3.箱门,4. 厢体顶端,5. 厢体末端,6.顶棚插槽,7.角钢,8.插栓槽,9.插栓,10.挡板,11.蓄冷板,12.蓄冷板顶端,13.蓄冷板凹槽,14.蓄冷板底端,15.悬挂方式,16.水平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0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