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型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1589.5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9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郭天才;文华;邓旺群;刘飞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 加载 装置 | ||
1.一种模型加载装置,包括设置于台面上的主体框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的拉力施加装置(2)和/或压力施加装置(3),其中,所述拉力施加装置(2)通过拉力砝码(21)对第一测试元件(100)施加拉力,所述压力施加装置(3)通过压力砝码(31)对第二测试元件(200)施加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围设于所述拉力砝码(21)外并与所述拉力砝码(21)间隙配合的第一挡风圈(4),所述第一挡风圈(4)固设于所述主体框架(1)或所述台面上;和/或
围设于所述压力砝码(31)外并与所述压力砝码(31)间隙配合的第二挡风圈(5),所述第二挡风圈(5)固设于所述主体框架(1)或所述台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风圈(4)的内周面与所述拉力砝码(2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0.1mm;
所述第二挡风圈(5)的内周面与所述压力砝码(3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0.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圈(4)通过连接杆(41)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两条纵向支撑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1)与所述主体框架(1)的两条纵向支撑梁的相连端均设有U型夹(411),所述U型夹(411)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纵向支撑梁的安装孔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风圈(5)通过支撑杆(51)固定于底座(52)上,所述底座(52)设置于所述台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风圈(5)的底部封闭,所述支撑杆(51)与所述第二挡风圈(5)的封闭的底部中心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2)为圆盘,所述支撑杆(51)固定于所述底座(52)的中心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在测试前对所述拉力砝码(21)和/或所述压力砝码(31)的上表面的平面度和直线度进行测试的水平仪(6),所述水平仪(6)在测试时放置于所述拉力砝码(21)和/或所述压力砝码(31)的上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158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感器防护清洗控制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移动式实验测试平台